陳雪柔心裏有一個高大的形象——父親。她想寫一種高大的父愛,一個人用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雖然父親是有瑕疵的,也不是完美的,但自從母親走後,父親是她所有的牽掛,她也慢慢更加理解了父親的不容易。
陳雪柔說道:“我打算寫一個父親和一個孩子的故事。一個父親用自己的身體挺起了家庭的希望,孩子也用自己的努力譜寫了生活的篇章。他們曆盡艱辛,幾乎嚐盡了人世間所有的苦,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們相信兩句話:再挺一挺,就過去了;十磨九難出好人。”
王如如覺得這個故事雖然單調了些,但如果能寫得很得當,就是一篇很好的富有正能量的,這種苦難都能挺過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
李莫蘭也覺得這種的構思很好。王如如便問她有什麼想法。
李莫蘭要塑造的是一位女神,敢愛敢恨,愛的時候愛得死去活來,恨的時候恨得淋漓盡致。不用太過於在乎別人怎麼看,因為人為自己而活。她要宣揚一種觀點:活在當下,但這種當下不是當下該多努力,而是享受當下,因為她覺得,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永遠失去了。比如青春,比如年齡,比如一個突然出現的愛人。
雖然這種主題有些過於非主流,但其中蘊含的一種獨立的思想值得肯定,這也是當下大多數年輕人的選擇。
王如如還是肯定她,鼓勵她,她相信,不管是那種視覺,隻要肯下功夫,都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李莫蘭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經曆似乎太過順暢了,沒有遭遇過大風大浪,所以缺乏很多靈感。她對王如如和陳雪柔訴苦道:“隻有對生**會最深的人,離經過最多磨難的人,才能寫出最好的。”
可王如如表示反對:“莫蘭,要按照你這樣說,最好的家應該是乞丐。苦難能給人靈感,但也會讓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陳雪柔覺得王如如說得很有道理,鼓勵大家都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贏取最好的結果。
這時,李莫蘭突然提議道:“對於短篇創作,我們都是第一次,所以我建議,我們要按照成績最終成績的高低,來一次小小的賭博。”
王如如和陳雪柔異口同聲地問道:“我們就排個座次,我覺得我們早已經跟一家人一樣了。可是我們一直叫對方的名字,這次根據大賽的成績,誰最好就是大姐,接下來依次是二姐和三妹。當然,作為精神補償,成績最好的要請客吃飯。”
王如如和陳雪柔當場拍板同意,為了這個大姐,她們都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如果您覺得《青春澀愛》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86/86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