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帶著激情,盡可能將自己所領會和知道的東西都講了出來,他生怕自己遺忘了某個知識點而使得王如如出現某方麵的缺憾,但他仔細想了想,覺得該講的知識點都講出來了。對於王如如這樣的學生,他不用太過於費心,所謂響鼓不用重錘敲,就是這個道理。
講完之後,陳老師重新坐了下來,這種講課的興致多少讓他心裏好受了些。
王如如從這簡單的課堂上也收獲了很多,不過她心裏也有些歉意,畢竟,她拒絕了陳老師,可感情的事情,怎麼能勉強。她對陳老師說道:“陳老師,謝謝您將這麼重要的知識傳授給我,我不會讓您失望的。”
陳老師嚴肅的臉上開了花:“你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包括這次拒絕我,這讓我看到了你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意誌,我相信,無論走到哪裏,你都會發光的。我這輩子以能有你這樣的學生而驕傲,而自豪。”
王如如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便準備回去,要不然在一個包間呆的時間長了,外麵的人免不了說三道四。
就在王如如起身的那一刻,陳老師確實想再次提出擁抱她的請求,可他想到,王如如一定會拒絕他,就自己隱忍了下來。他去付了賬,王如如先走,他後麵出去了。
回到宿舍,陳雪柔和李莫蘭圍著她,問老師究竟給她說了什麼,有沒有對她非禮?王如如並沒有說陳老師對她表白的事情,而是將自己做的筆記拿出來給她們倆看,王如如記筆記的主要目的,除了方便自己記憶以外,就是給李莫蘭和陳雪柔分享。
對於王如如而言,有些話,有些事,隻能自己裝在心裏,永遠都不能說出來,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能。因為有些秘密,一旦被第二個人知道,就已經不是秘密了。比如你說給你最要好的朋友,她答應你從來不告訴別人,但她很可能在高興時告訴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是男性,他可能喝醉酒後胡言亂語,總之,有些話一旦告訴別人,就不再是秘密了。
尤其是這種對當事人並沒有好處的事情,假設陳雪柔和李莫蘭知道了陳老師對她表白,那麼陳老師高大的形象在她們心目中就蕩然無存了。與其說,還不如永遠守護著這個秘密,這樣對大家都好。
王如如的這種想法和習慣,也是從母親那裏得來的。因為母親有一次聽到一個同事在說她另一個同事的壞話,而另一個同事正好是她要好的朋友。出於感情,她本應當將這種事情告訴朋友,可是她沒有,因為這樣一來,說壞話的人對她沒有好感,而她的朋友,也會在心裏抵觸這個說壞話的人,可要是朋友不知情,心裏還會和以前一樣。這樣大家交流起來,心裏就暢快很多。這就好比你的朋友是一個賊,但你卻不能揭穿他。
李莫蘭很相信王如如的話,但陳雪柔更了解王如如,她知道,王如如跟陳老師之間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王如如不說,她也不問,朋友之間,要的就是這種默契。
王如如的筆記讓李莫蘭和陳雪柔都獲益匪淺,王如如便趁機問她們對於短篇大賽的構思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