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傾囊相授(1 / 2)

陳老師除了表白信,她還對王如如提出了一個要求,他想擁抱一下王如如。既然不能得到,那麼何必吝嗇一個擁抱。可王如如思考再三,還是拒絕了,因為她從一開始就不能給對方任何一點希望,如果這次答應了陳老師,下次陳老師提出了親一下的要求,在下次的時候,提出了更加親昵的要求,那時候,事情豈不是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所以,拒絕對是雙方的保護。

陳老師雖然有些失落,但也能理解王如如的用心。他心想,也罷,既然上天沒有給他這個福分,就沒必要強求,也沒必要多想,有些人的出現,注定是讓你單相思的,也或許根本不適合在一起。

不過這並不影響陳老師的王如如的關懷。以他的了解,他覺得,王如如一定會參加短篇大賽,而他,就是大獎的評委之一。倒不是說她能走人情,或者透消息,故意在評選過程中暗箱操作,而是他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傾囊相授,好幫助王如如取得好成績。

短篇雖說難度不及長篇,也看似很多人認識字,看過電影電視劇的人都提筆能寫,但要寫出一篇高質量的,卻不是輕而易舉的。

陳老師問王如如,王如如以誠相告,說自己確實準備好參加短篇大賽。

短篇五到八萬字,對人物的構思,情結的把握,題材的選擇等都影響到一篇是不是能取得大獎。

不過他並沒有一開始就說自己的想法,而是問王如如自己目前有何想法。

王如如覺得這是一個交流的機會,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如如說道:“陳老師,我目前有了初步的構思,我覺得目前女生的想法很危險,她們都想著靠嫁人改變命運,都不想著自己去努力,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我想構思一篇,寫女主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贏得幸福的生活,而想依靠嫁人改變的,最終的結局都很慘淡。”

陳老師雖然隻聽了一點皮毛,但是作為一個專家,他已經聽出了王如如的用意。他說道:“如如,這篇是立得住腳的,跟時代的結合也很緊密,所以選材較好。我相信,在整體故事的駕馭上,你完全可以勝任,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想在具體的細節上說說自己的看法。”

王如如聽得出來,陳老師是想幫她。她很認真、很禮貌地說道:“陳老師,謝謝您的教導,學生永遠銘記在心。”

陳老師說道:“我有時候在想,我說這些是多餘的,但是既然你想聽,我就和你交流一下。”

這時陳老師拉了拉衣領,撫了撫眼鏡,他好像站在了講台上一樣。在他心裏,這可能是將課堂搬到教室外,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為王如如講課了。他要做一個圓滿的收尾,讓王如如不管走到哪裏,都能記住他的話。

陳老師站了起來,他講課的時候喜歡站著,這樣他可以盡情地思考,要是讓他坐著,他除了覺得渾身不舒服之外,還影響發揮。為了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王如如也站了起來,可陳老師讓她坐下。

王如如從包裏拿出了紙和筆,這是她平時的習慣,因為她習慣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比如想到什麼,會立即記下來,要不然靈感一過,再怎麼想都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