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提前一周,在公示欄張貼了西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實行集中接待上訪人員現場辦公日製度的公告,定於每月的第二周周五和第四周周五為集中接待日,局領導和相關科所長現場辦公,為上訪群眾現場解答辦理有關問題。
七月十五日,是第一個接待日,辦公室和人事監察科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布置了會場,拉出了橫幅:西街區集中接待上訪人員現場辦公會。桌子上擺上了接待領導的桌牌。九點鍾以前,有五十多位上訪人員6續坐滿了會場席位,哈全帶領兩位副局長和八位科長坐在了接待席位上。有線電視台的記者扛著攝相機緊張拍攝著,西街區報記者帶著照相機也來到了會場。九點鍾準時召開現場辦公會。
哈全感覺,這樣的會場實在是太狹窄太逼仄了。不知道區長們研究我們新的辦公地點怎樣了?
現場辦公會由辦公室主任主持:西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群眾上訪接待日現場辦公會活動,從今就正式拉開了帷幕,今後,每個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周五為集中接待日,局領導和各位科長與上訪人員麵對麵,直接聽取上訪群眾所反映的問題,當場解答,當場辦理,不能當場解決的,有關科室把群眾所反映的問題記錄在案,會後想辦法解決。下麵,請西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哈全同誌講話。
哈全微笑著向大家問好,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我隻講三句話,第一句話,集中接待上訪,是我們轉變工作作風的一個具體體現。市區政府強調關注民生,民生是什麼?民生就是群眾的生活,群眾的利益,群眾利益大如,群眾的事無事。我們通過集中接待、現場辦公這一形式,就是為了更好地傾聽群眾的意見,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第二句話,集中接待上訪,能夠快捷高效地為群眾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我們坐在這裏,直接聽取群眾的訴求,然後現場解答問題,當場解決問題。不能當場解決的問題,要記錄在案,會後研究解決辦法,爭取盡快解決。第三句話,集中接待上訪,是宣傳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最好契機。當場提問,當場解答,肯定要涉及很多法條和規定,在座的所有人都能聽到。因此,接待日活動不是一陣風,不是做樣子,而是要為上訪群眾切實解決問題的有效舉措,我們要堅持下去,形成製度。好啦,就講到這裏,另外向大家明一下,我原來在陳官街辦事處任職,剛剛調到區勞動局,我現在還是一個十足的外行,但是沒有關係,我還有這麼多精通業務的同事們,而我自己呢,有著為大家服務的滿腔熱情,我希望自己通過加強學習,努力由外行變內行,與我的同事們一道,為大家服好務,辦實事,共同把集中接待日活動辦得卓有成效。謝謝大家!
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辦公室主任:現在向大家宣布有關現場辦公會的紀律和有關要求,一、請大家舉手提問,主持人指定你提問方可提問;二、工作人員解答問題時,會場要保持肅靜,不要在底下議論;三、關閉手機……
……
現在開始提問。
上訪人員有很多人舉起了手。
辦公室主任讓第三排的右側最邊上的一位上訪群眾提問。
我叫王同慶,是一名殘疾人,今年三十九歲,原來在豆製品廠開車,手裏有下崗再就業優惠證,現在我家生活困難。像我這種情況,能申請到公益性崗位嗎?
勞動力管理科科長: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對象是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您雖然不是四五人員,但是如果您在社區進行了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登記,屬於就業困難人員範圍,就可以申請公益性崗位。您在社區登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