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1 / 2)

今天是莫父五十歲生日, 半百壽辰。

鄉下不比城市,購物需要早起到二十裏外小鎮的集市上,俗稱趕集。陳有水起了大早,天光還未大亮, 枝頭上聽見一陣喜鵲歡叫。

院子裏菜池旁有新修的轆轤井, 陳有水搖出半桶洗漱,井水冰涼甘甜, 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難以享受的愜意。洗罷了臉, 將水潑進菜池,擦了把臉, 初蓮遞給他車鑰匙, 說:“別買那麼多,浪費了。我叫高樓去摸幾條魚。”

陳有水要去鎮上尋找今日所用的食材, 他想準備一桌豐盛的壽宴。

在城市裏,將近八月的季節,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悶熱的。偶爾有風, 迎麵的也是滾滾熱浪。

但,鄉下不同。除了正午頂頭的太陽有些暴曬之外,尤在清晨和傍晚,涼風徐徐,清清爽爽。

車在略窄的村道上行駛的不快不慢,陳有水悠閑地點個根煙,把左臂放在車窗上。時時遇見放牛趕羊的村民,會把牛羊領往道旁田間, 憨笑著伸出粗厚的大手朝小車揮一揮以示讓行。不通情理、牧羊的土犬會追逐一段路程,高昂著腦袋狠叫幾聲,以示威武。

要大半個小時的時間才趕到集市。陳有水看看時間,剛剛六點,集市上已熱鬧非凡。

幾排簡陋的大棚下,混凝土砌成的長條台案不見盡頭,這就是攤位。商販以年租賃,通常三米台案為一個攤位,一年不過幾百的租金。甚至靠後的位置,才一百多一點,這在城市裏,不夠一頓飯錢。

集市上的蔬菜異常新鮮、健康。不施肥料,用的都是人和牲口的糞便,這種久遠耕作方式結出的果實很是肥壯。菜葉上的蟲洞也證明沒有用過農藥。農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菜園子,所以這裏的蔬菜價格也異常便宜。

大致上,小鎮集市可劃分為五個類別,蔬菜豆製品、熟食、肉類、糧油米麵、瓜果。

陳有水停好車子。在路邊一排排農用三輪行列之中,這輛白色的長安格外醒目。

他從後備箱裏取出竹筐,背在身上走進熙攘人群。商販們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顧客,村言俚語聽起來格外親切,絲毫沒有矯揉做作。小半年的鄉村生活,使這個來自城市的富家少爺學會了最為基本的生存法則----討價還價。

一行行粗壯的鐵鉤上掛著一扇扇豬肉,色澤潤鮮,幾絲尚未凝固的血液往下滴著,看起來都是剛剛屠宰不久的生豬。陳有水伸手拍了拍,啪啪的脆響,滿意地笑笑。

高傲的廚師看見食材,腦子裏閃過的是色澤鮮美賣相極好的成品佳肴。他要了一斤肉、斤半排骨、半斤大腸。肉要五花三層帶皮的,排骨不一定肉厚,但絕對要脆肋的,大腸要肥肥的。

五大三粗的屠戶用大荷葉裹好,扔進他背上的竹筐裏,陳有水用零錢結了賬,順便討了一塊豬油。

再走幾步,是賣雞鴨的商戶,活雞現挑現宰。燉湯還是老母雞味美,陳有水挑了隻小公雞,他是要爆炒的。今天時間稍緊,沒工夫燉母雞。

賣雞的婦女手法嫻熟,握死了雞爪雞脖,鋒利的匕首在脖子上一剌,小公雞來不及叫一聲,血便呲了出來,流進事先準備好的血盆中。

旁邊的大蜂窩煤火上煨著一大鍋滾燙熱水,一瓢開水淋下,婦女嗖嗖幾下褪了雞毛,剛才活蹦亂跳的小公雞分分鍾變成了白條雞。

接下來就是開膛破肚,掏出無用的雞腸,再把心肝在涼水中涮幹淨放回雞肚裏,還是大荷葉包起來,麻繩一紮,扔進背筐。陳有水付了錢,“這雞腸可不可以帶走,家中養有狗。”

婦女二話不說,抄起一張荷葉滿滿騰騰裹了個肚圓。

這是個荷葉茂盛的季節。

附近村莊中多有湖泊荷塘,集市上少有賣魚的商販,卻有賣新鮮魚丸的。時間緊迫,陳有水懶得去做魚丸,順道買了一些。

魚丸也是現做現賣。數斤重的大魚刮掉魚鱗,掏出內髒,剔去魚骨,斬掉魚頭,用兩根麵杖左右開弓啪啪打成魚泥,加少許澱粉、食鹽攪上勁道。師傅左手一捏,從虎口中擠出圓團,右手用勺子一撥,掉進鍋裏,不用一分鍾便熟了。

這是正宗的魚丸,比超市中數十元一斤的澱粉丸好了不知多少倍。這才五元一斤。

漢民賣肉多是掛著賣,回民賣肉都是放在攤位上,俗稱牛羊肉床子。

回回老板戴著小白帽,噌噌噌噌不停磨著匕首,陳有水在羊肉床上挑挑揀揀,“來塊條子,悶著吃,肥的多點,這一塊,對,就這塊。”他看中的大概是睡不著時數到的那隻羊。肋骨裏邊一條肉,肥瘦交夾而無筋,質地鬆軟,絕適紅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