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梁瓚背著手迎風佇立在船頭,望著青山白霧旁的淩淩湖水和碧空下的一葉孤舟出神,遠處斜陽下有一行鷗鷺自汀邊飛上天空。

顧夫人抱著大毛衣裳出了船艙,輕輕為他披上。

梁瓚回過神來,替妻子擋住寒風,“你怎麼出來了,船頭風大仔細著涼。”

顧夫人看著丈夫緊皺的濃眉,輕聲道:“船娘做好了晚飯,快回去趁熱吃吧。”

妻子的聲音柔和婉悅,讓梁瓚沉重的心也跟著平靜下來,他送妻子回了她們母女三人的房間,這才回了自己與兒子的房間。

兒子正身姿筆直地坐在門邊,等他回來一起吃飯,艙中的小圓桌上擺著簡單的清粥小菜還有一大碗冒著熱氣的魚湯,小廝旺兒在一旁垂首侍立。

梁瓚心中默默想著,等明日回到那府裏再不能像現在這樣,一家人平淡而溫馨的生活。

身穿圓領青袍的梁雲簫見父親回來,忙起身迎接父親。

父子倆安靜地吃了飯,旺兒輕手輕腳地收拾殘局。

夜晚風大,江水的波浪泊泊地敲擊著船邊。

借著跳躍的燭火,梁雲簫看著愁眉不展的父親,輕聲道:“父親,西邊的災情還沒有緩解嗎?”

梁瓚搖頭歎息,“入冬那場大雪凍死了不少人,還有許多難民流離失所,今冬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不知又要死掉多少人。”

“朝廷沒有派人賑災嗎?”梁雲簫的聲音裏透著幾分憐憫。

“聖上不僅撥款賑災還派出了監察禦史,但作用並不大。聖上溫良敦厚又登基日淺還不能完全把持朝政,朝廷內有奸臣當道,外有貪官層層盤剝,最後受苦的隻有百姓。那些挨餓受凍的貧苦百姓連個棲身之地都沒有,十分淒慘。”

梁雲簫沉默地低了頭。

梁瓚思忖良久,道:“明年春闈你也上場吧,早日為朝廷出力,解救百姓於水火。”

梁雲簫抬起頭,清澈的眼睛亮的驚人,他起身恭敬道:“是,父親。”

梁瓚看著自信卻不自傲的兒子,心中欣慰又自豪。

隔壁的房間裏,正在整理衣物的顧夫人也在叮囑兩個女兒,“把貴重的首飾都收起來吧,明日就回府了,在那府裏我們低調些總沒有壞處。”

顧夫人的長女梁雲箏合上自己梳妝時的剔紅鏡匣,交給了母親身邊的鄭嬤嬤,“母親放心,我們早就已經收拾好了,我和妹妹身邊隻留了幾件平日裏常戴的首飾,舅舅舅母給打的那幾套貴重首飾一並都在這裏了,還請母親幫我們保管。”

梁雲筠依在姐姐身旁,安靜地看著姐姐和母親說話。

顧夫人點了點頭。

鄭嬤嬤忙接過鏡匣,笑道:“還是我們二小姐和三小姐聰敏智慧。”

顧夫人對於兩個女兒的乖巧懂事也十分欣慰,卻依舊提醒她們:“這些都是小聰明,你們在大事上也不要犯糊塗才是,女兒家不比男孩子,錯一點就是萬劫不複!”

梁雲箏和梁雲筠忙斂了笑,輕聲應是。

晚夕,躺在床上,梁雲筠迷迷糊糊地聽到母親囑咐鄭嬤嬤:“這幾年置辦的東西都不必帶去府裏了,直接交給春貴媳婦,讓她帶去小梅溪我陪嫁的那處宅院,日後等雲箏和雲筠出嫁時在悄悄地給了她們,這也是你們老爺的意思。”

春貴夫婦是母親的陪房,專門在府外打理母親的陪嫁,她們有個女兒叫甘露是雲筠的貼身丫鬟,她們還有個兒子叫甘鬆,母親很早就開始資助他在府外的私塾讀書,這次母親將春貴一家也帶去了父親任上。

梁雲筠思索著,就聽到鄭嬤嬤壓低了的聲音,“兩位小姐生得實在太好,也要防著府裏那頭的人動些歪念頭。”

母親冷聲道:“那是自然!我精心嗬護養大的女兒,可不是讓她們去吃苦頭的。”

……

為母則剛!那麼溫柔平和的人竟然也有這麼堅強的一麵。

聽著母親維護的話語,能清晰的感受到父親母親對她們的疼愛,讓雲筠覺得十分安心,這時姐姐的手悄悄伸進了她的被子裏緊緊握住了她的手,雲筠嘴角含著笑睡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