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1 / 2)

三天前,皇上密旨調種師道入京,種師道心中也忐忑不安,曆朝曆代皇帝對威鎮邊疆的將領都不太放心,種師道思慮再三,皇上突然調自己入京,結局不過有三:一者功高震主,讓禦史誣為謀反下獄;二者軍功過高,免以種家軍在西陲坐大,遷其它州知事;三者擼其兵權,做一名無職無權的朝官。

種師道心中一涼,曆朝大將召入京中不外如是,有宋一代重文輕武,武將中除前朝狄青外,沒有一個能入京官為民視事者。宋初四大將門中,石家(石守信)楊家(楊業)鄭家(鄭印)種家(種世衡)除了現在自己種家兄弟二人為將外,其它三將門早已不知被朝廷趕到什麼地方去了,一直隱忍不出。

難啊!

臨行前,種師道在軍中一一交待他弟弟種師中守住秦州,另外,自己在朝中萬一有事,盡量穩定軍心。如果真正事不可為,則率種家親兵回守種家老屋,學其它三將門一樣,再也不理宋事。

一晃就是半個月,種師道也風塵仆仆的終於從西北趕到了京師汴梁城西門。

種師道甫一入城門,便給我一直派在城門守候的內侍首領童貫截住,帶到內廷南書房。

“微臣種師道參見陛下。”

“種卿家免禮,童貫,賜座。”

“微臣不敢。”

“種卿家,今日朕與你是君臣閑聊,不必拘禮。”

“陛下密旨招臣入京,不知所謂何事?”種師道小心翼翼地問道。

“種卿家遠在西北為國效力,而朝中諸臣卻議論紛紛。”我略一回首向童貫道:“給種卿家看看。”

童貫一丟,十名份奏折散落在地,種師道一看,心中大驚,奏折中多數說種師道在西北專軍,克扣軍餉,亂議朝政,攻西夏不力導致流民四起等等不一而足。

種師道跪下道:“陛下,臣冤枉啊。”

我大笑道:“種卿家起來說話,朕知道這是禦史們與朝臣捕風捉影,要是想治你的罪,朕會給你看這些奏折和密報嗎?朕隻要一紙文書,即可罷了你。起來吧。”

“謝陛下,臣肝腦塗地,願為陛下分憂。”種師道站起來抹了一下額頭的冷汗,再也不敢坐下去了。

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其實我的前生陸長天乃是一副省長的兒子,其本人也是一個小小的處長,耳濡目染之下,也頗懂得權術之道。

“種卿家,你給朕說說西北的情況吧。”

種師道整理了一下思緒,把西北的狀況大略說了一遍。原來西夏自元昊立國以來,為立國拓疆,頻頻舉兵攻宋;宋為遏製西夏擴張,實現一統,屢次集兵進擊,雙方展開斷斷續續近七十年的戰爭。近年來,更由於羌人部落一直反複無常,西夏更是虎視眈眈,要不是有種家兄弟在,西夏怕早已陳兵關內了。

我不住點頭,間或問一些西北的風俗民情。

“種卿家啊,你說,我大宋朝立國一百多年來,號稱雄兵百萬,為何卻有西陲夏國虎視眈眈,北邊還要事一個日益沒落的大遼,連區區一個小國南詔,也在一旁蠢蠢欲動。”我故作一臉憤憤不平地道:“是我朝無將乎?無兵乎?”

種師道驚異地瞧了一眼,心想,這陛下是什麼意思,莫非還想探測於我不成,口中不由道:“臣不敢說。”

“朕賜你無罪,說。”

種師道從趙佶一上台即開始斥奸邪,用正直之士始,便冷眼瞧朝廷的變化,在這一年中,朝政呈現出一片清明,國人紛紛議論宋室中興有望。這時,種師道望著一臉正氣的這名年輕皇上,心中不禁一熱,不管這麼多了,便激昂陳詞。

“自太祖鑒於唐朝藩鎮割據之禍杯酒釋兵權以來,我大宋空有百萬雄師,實則將不專兵,兵不知將,看似迂腐,實際上是不得已而為之。杯酒釋兵權不是沒有好處,隻是沒有采取措施預防其反麵影響。軍隊將士不協調,導致軍隊大而無力。這就好像一個人患了癱瘓之症,心有思而臂不知,臂有力而心不知如何去使。所以才會逢戰必敗。軍隊,本來就應該是國家的軍隊,不屬於武將個人,隻有皇帝以國家的名義才能授權武將調動。但國家化的軍隊,必然要精確的管理,其裝備,訓練,給養,都要有專門的部門仔細規劃計算,這應該是兵部的職責。”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