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宋京城汴京的群眾那是高興啊,隻是區區的一次遼國使臣向大宋的卑躬屈膝,便讓他們歡欣鼓舞不已,那些純樸的大宋子民,在近百年來大宋日漸衰落的武備,眼睜睜的看著燕雲十六州的國土給外族一步一步的蠶食鯨吞,心中那難過的勁,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堂堂的大漢子民,卻遭受到外族的奴役,這一回,終於也有可以不受外族欺負的日子,哪怕是一丁點的希望也好啊。
皇上的英明神武,給五城兵馬指揮的眾軍士一傳,頓時傳遍京師,一時間,人人仿佛是中興在望。
我讓宗澤和內閣六部大臣把消息傳出去,知道在這個時期,凝聚民心,鼓舞士氣是相當重要的,借鑒後世的宣傳手段,五城兵馬指揮成了一台宣傳機器,馬力一開足,效果還真的不錯。
趁著有幾天的清閑,我也難得的整日膩在溫柔鄉中。
說句實際的話,我在未附身趙佶之前,想到史上說宋徽宗是一名肆意風流的皇上,未登基前累日是走馬章台,風流浪蕩的紈絝子弟之輩,後來才知道是曆史錯得厲害,風流的那是他皇弟,迷心攝魂術以後的冒充他的蔡王趙似。
說起來,現在我隻有皇後王婉兒一人,還是在端王府的王妃,登基後向氏太後曾贈給我兩名貴妃鄭氏和王氏,她們當時是高氏太後和向氏太後的押班侍女,隻不過我想到是監視兩字有些惡意,也不想太接近她們,如今向氏太後已崩,我的心結也開了,想到曆史上王皇後去世後那給史書上稱讚有加的鄭皇後,究竟有什麼才華?
我和王皇後、鄭貴妃、王貴妃在一起。
那一世的王皇後是因為大略知曉了趙佶的身份已變,不願屈身隨侍那冒充自己丈夫的仇人,心情憂鬱之下,憤懣而死,如今我已經解開了她的心結,相信這曆史的悲劇再也不會發生了。
我隻是想啊,既然曆史已經改變了,鄭氏應該沒有機會就很快的登上大宋的政治舞台,那她的才華可能會給埋沒了,我還是要發掘一下,看看她有什麼料道。
“皇後啊,朕難得有幾天清靜,看來以後的幾個月又要朕有得忙了,宋夏邊境的事還真是不太好辦,你說王恒到那裏後不知有沒有魄力,吃不吃得消當地的軍政?”
“臣妾代王恒謝謝皇上隆恩,不過皇上,不是還有劉延慶在主持永興軍路的大局嗎?王恒應該知道皇上派他到那裏是幹什麼的,以他一貫來的小心謹慎,想來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請皇上不必擔心,要不,臣妾讓他到宮中來,聽皇上給他麵授機宜好了。”
王婉兒見我有些擔心,便提議道。
我說話時,不由留意鄭貴妃的神色,瞧見她在說到宋夏邊境和永興路時眉頭稍稍皺了一下。
其實我也隻是想稱一稱她的斤兩,到底後世傳聞中的一個有名的賢後是什麼樣子?
“鄭妃在想些什麼?可有什麼好的建議?”我轉頭向鄭貴妃問道:“朕瞧你剛才好象有什麼話要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