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煉鋼新方法(1 / 2)

“進來吧,什麼事情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

如果不是莊凱在這裏麵,如果不是今天在商議著重要的事情,估計聽到外麵的聲音,張慈安此刻已經衝了出去了。

“老爺,剛才許大手他們那一組的試驗成功了,用那些高溫悶出來的煤炭煉爐,居然溫度可以達到了之前的多倍,老爺您要不要去看看。”

聽到張慈安的問話,門口一個張府的下人便走了進來,將外麵的情況告訴了張慈安。

“好幾倍,這怎麼可能,如果這是真的,那實在是太好了,走……張小友,徐老哥,要不要一起去看一看?”

聽完這位下人的彙報,張慈安的神情一下子激動了起來。

而且他們的商議也算告了一個段落了,張慈安便邀請兩個人一起去看看這個新發現。

“走吧,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如果這爐溫能升起來的話,那很多之前的困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這是好事,一起去看看吧。”

對於冶煉,徐光啟也是深有研究的,所以那肯呆在這裏,也站起身來準備出去。

兩個老家夥都要走了,莊凱一個人留在這裏也沒意思,雖然他對這種初級的煉焦技術並不是很看重,不過出去看看也算是參與了一個曆史進程吧。

當然了,如果自己再出言指點一下,或許還能夠獲得一些氣運值也說不定。

幾個人來到了許大手那一組的煉鋼爐前麵,這時候鋼爐的風箱已經移開了,使用試驗的焦炭熔煉的第一鍋鐵水正在出爐。

這時代的煉鋼技術基本上還屬於炒鐵爐。

但是中國人使用的炒鋼法,和歐洲人不一樣,歐洲人使用的是熟鐵棍或者是鋼棍攪煉,但是大明的工匠卻是使用柳木棍,這樣就可以在鐵水裏麵混入了碳,所以得到的基本上都是含碳量較高的半成品。

不過這種煉鋼的方法得到的隻是半固態的糊狀鐵塊,所以沒辦法精確的控製金屬裏麵其他元素的比例。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已經看過這些鍋爐的莊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哪怕爐溫太高,熔煉出來的也不可能是液態鋼。

果然正如莊凱所料,那些粘稠的鐵水很快就凝固了下來,就在莊凱回憶前世看到的那些煉鋼資料時,他周圍再次傳來的歡呼聲。

“老爺你看這鐵錠裏麵的氣泡明顯少了很多,如果用它進行鍛造的話,煉出來的鋼質量肯定比以前的要好很多。”

這個時代鋼材的製造,不單單是要將鐵礦融化,要想形成所需要的鋼材,還需要經過鐵錘不斷的鍛打,所謂百煉成鋼,就是這樣來的。

不過由於爐溫的增高,所以相對容易得到質量比較高的鐵錠,這樣一來鍛造的工序就會減輕不少,而且工匠也較容易判斷打造出來的鋼材柔韌性和硬度,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也難怪這些工匠以及張慈安如此的激動。

“張大哥,你們先別激動,這個焦炭確實對煉鋼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你們並沒有完全的發揮出它的作用……”

看著地上還沒有使用的那些“焦炭”,這些無意煉化出來的“焦炭”,由於形成的條件沒有達到一千度以上,所以這些焦炭的質量並不是很好,裏麵依然存在著很多的雜質,幸好這些都是含硫少的無煙煤,不然也不可能達到現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