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凱其實是想組建一支“海軍陸戰隊”。
什麼是海軍陸戰隊,如果不去想那些深奧的東西,海軍陸戰隊,就是一支不會暈船的陸戰精銳部隊。
但是這些流民基本上是內陸的人,哪怕有幾個會遊泳的,但是麵對著大海,基本上和旱鴨子也沒有什麼區別。
如果這些人訓練一下,隻是用來保衛造船廠,那基本上是夠格了,可想成為伴隨艦隊出發的陸戰隊員,那就必須經過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訓練。
如果這是在平時或者後續出發的艦隊,一年的時間並不算很長。
可現在莊凱的時間並不多。
建造戰艦,隻要造船廠規模夠大,資金材料充足,人手足夠,那半年的時間絕對可以組建一支中等規模的艦隊。
但半年的時間要訓練一支合格的精英部隊,就有些困難了,畢竟這時代的普通人身體素質是個大坑。
所以這時候的莊凱根本沒有那時間等待這些流民去適應海洋的生活。
“張大哥,我需要大概3000名強壯的漁民,還必須是那種曾經去過海裏麵打魚的。”
莊凱直接對張慈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這個……3000個漁民嗎?那應該問題不大。”
聽完莊凱的要求,張慈安也沒有問莊凱要這3000個漁民做什麼,隻是想了一下便答應了下來。
其實是莊凱自己想多了,在這時候,想要招募漁民還是很容易的,不然當初張慈安就不會拍著胸脯應承下艦隊的水手招募,那可不是小數目。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漁民其實也是很苦的,甚至可能比內陸的那些農民日子過得更艱難。
最根源的原因還是大明的禁海令。
雖然朝廷的禁海令並沒有阻止近海打撈,但是大明的捕撈技術實在太落後了,加上沒有大型的捕撈船隻,這些漁民出海捕魚的收獲其實少得可憐。
所以隻要艦隊能夠提供豐富的報酬,不管是水手也好,作戰人員也好,在沿海地區還是很容易招募到人手的。
“既然可以,那我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既然張慈安敢答應下來,那應該就能夠做到,所以莊凱便暫時不去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現在造船廠還沒有建成,所以防禦暫時可以壓後。
再次和張慈安研究了一會兒圖紙,莊凱便離開了工地,他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做。
給崇禎皇帝拍板說半年時間製造出足夠的船隻出航,現在人手的場地已經不是問題了,但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需要莊凱想辦法。
建造風帆戰艦,說白了最重要的是造船的材料,也就是木材。
但是大明別的可能不缺,但合適建造巨艦的木料卻是十分缺乏的。
建造船舶特別是巨型船舶,最合適的木料是橡木,可惜這種木材大明很稀少,如果使用別的木材的話,要麼是成本,要麼是艦艇的質量都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
還有一個讓莊凱頭疼的原因,那就是大型的木料在天津附近基本上很難找到,或許東南亞地區有,但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雖然張慈安一直沒有提出這方麵的困惑,但莊凱明白,這老家夥是想從東北地區想辦法。
也許這個家夥手眼通天,的確有辦法繞過後金的控製獲得大興安嶺地區的木材,但同樣是時間的問題。
退一步講,哪怕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獲得大量的木材,但必然也是新砍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