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的確沒有吹牛,因為他要訓練的不是冷兵器的作戰部隊,不是那些需要操練多年的武林高手,不是那種需要複雜陣列配合的作戰部隊。
他需要的隻是一群能夠像機器一樣作戰的排槍戰士,而他們的武器不是刀戟,不是弓弩,而是隻要扣動扳機就可以殺人的槍械,是隻要點燃火繩就可以把敵人轟成碎屑的火炮。
在這樣一支近代火器部隊的進攻下,無論是建奴的鐵騎,還是倭奴的武士刀,那都隻是一場革新下的犧牲品。
“陛下,隻要5000禦海衛,臣保證,就算是建奴所有的鐵騎全部來進攻京師,都隻能铩羽而歸。”
這就是張凱給崇禎改革的信心,也是他改變這個世界的決心。
“朕相信你,從你把朕的女兒從死亡中救活的那一刻起,朕就知道朕需要你。所以,愛卿,一起努力吧!”
看著張凱充滿信心的雙眼,崇禎的眼中也再沒有一絲的遲疑了,他知道,要真正的甩掉那個噩夢,要讓大明中興,他隻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三天後。
欽天監送來了張凱和朱徽娖結婚的日子,那天正是艦隊出發前一個月,崇禎皇帝大筆一揮,竟然將整個天津衛賜為張凱的封地,而這個決定是崇禎皇帝第一次在朝會上力排眾議,甚至流放了十多個侍郎禦使而拍板下來的,而這一次,內閣卻出奇的安靜,這也那些內心叵測的大臣們感覺到這天要變了。
天氣是要變了,不但是大臣們知道,崇禎皇帝也知道,因為隨著全國各地的錦衣衛陸續回京,他們同時帶回來了各地封疆大吏的蠢蠢欲動。
三天,僅僅是崇禎皇帝頒布了這道詔令之後,大明這個統一的數百年的帝國,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難得知曉這一切的崇禎皇帝,卻沒有絲毫收斂的意思,而就是感覺這趟水還不夠渾,竟然又拿起了一支大棒開始攪動——三天前頒布那道詔令的同時,無數的太監和大內侍衛帶著一封封聖旨,已經奔赴上了大明各地。
所有的政治內容隻有一個,解除所有皇室宗親部分的權力。
雖然沒有讓他們重新擁有兵權,卻容許他們參與朝政的權力,允許他們的子弟參加科考,命令他們的子弟前往京師,成為帝王的親軍。
同時,這道聖旨還有一個條件,想要獲得這些權力的人,必須在半個月內趕到京城,違者逐出皇室。
隨著這封聖旨的宣讀,那些暗流湧動得更快了。
先是邊遠的省份,然後是江浙,接著是西北,最後連九邊都開始出現不穩的跡象了。
“清君側!”
這個大明所有帝王最擔心的詞語已經開始在大明各地出現。
然而這一卻似乎是在另外一個世界發生的,京師之中的秩序依然井然。
因為就在崇禎頒布第二道聖旨的同時,一支和以往大明穿著完全不同,卻打著皇帝旗號的軍隊已經開進了京城,開進了皇城。
而就在當晚,京師原來的駐軍處,劇烈的火銃聲曾經響了半個時辰。
安民告示說的是禦林軍在測試新式火銃,然而第二天,很多原來駐軍的家眷消失在了左鄰右舍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