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客家劉氏(1 / 3)

第四百二十一章 客家劉氏

正月初一登門,還空著雙手,居然沒吃閉門羹,這位客人看來有些特殊。

畢竟,就算是鳳凰山上最有權力的男人,來秦家蹭吃蹭喝的時候,好歹也送了一塊匾。

確定來人身上並未攜帶什麼危險物品之後,侍衛領著他直接穿過了前廳、中廳,將他帶進了秦頌的書房。

來人名叫劉珙,是福建路崇安劉家人,劉子羽的嫡長子。

上次,劉子翬的兒子劉坪來了一趟臨安,結果整出挺大的動靜,大理寺和刑部聯合成立專案組,派人前往崇安調查取證,秦頌也將崔嘉彥派往崇安,負責報訊的劉子翬和好友鄭樵征得家中同意,已經遠赴蜀中。

秦頌本以為崇安那邊不會出什麼大事,結果隨著劉珙的匆匆到來,這才發現自己低估了地方官員的膽大妄為。

建寧知府封文暉竟然煽動當地民眾叛亂,焚燒縣衙,圍殺朝廷派出的辦案人員,並且將罪責推到了崇安劉氏的頭上!

隻是,封文暉和他麾下爪牙卻低估了崇安劉氏在當地的影響力和強大的家族傳承。

劉珙的叔父,就是那個辭官後在屏上結廬而居的病秧子劉子翬,在造反暴民將劉家寨子圍住之後,背著手,穿著草鞋下山,站在寨子門口說了幾句話,竟然將一場可能滅族的巨大危機輕鬆化解。

作亂的大部分暴民放過了劉家人居住的寨子,離開了崇安縣,去別處繼續擴大造反隊伍。小部分人則留了下來,他們受到了劉子翬的感召,決定守衛李家寨,等著朝廷派軍隊來處理此事。

隨後,劉子翬派出族中青壯深入武夷山區,將受傷後藏入山中的朝廷辦案官員救出來,然後送到屏山的草廬救治。

也是這兩位官員命大,正好遇到崔嘉彥暫住於屏山給劉子翬治病,才保住了性命。

然而,危險並未解除。

暗中得到消息的封文暉,竟然對外宣稱亂民是因劉家人的煽動而引起的,然後派了麾下爪牙厲勄率領府兵攻打屏山,要求劉子翬交出反賊的頭目。

劉子翬對此有所防備,提前請好友胡憲和劉勉之下山從崇安各鄉召集了一批勇壯,等兩千府兵氣勢洶洶地衝到屏山時,被埋伏在山中的鄉勇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倉皇而逃。

打退了鄉勇之後,劉子翬立即派劉珙走山中小道出福建,來臨安搬救兵。

秦頌看過崔嘉彥寫給他的信,對過了密簽,確認劉珙的身份不是冒充。

“你們劉家人,真是天生幹大事的料!”秦頌忍不住讚歎說道。

年僅十三歲的劉珙,雖然有崔嘉彥派給的一名侍衛保護,但能夠一口氣從崇安趕到臨安,而且發型不亂,見到秦頌時語氣從容不迫,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少年能夠做到。

如果二毛和小炎兩個不是因為這些年跟在秦頌的身邊得到了悉心教導和各種磨煉,他們兩個遇到這樣的大事,表現肯定不及劉珙。

崇安劉氏,是在唐末為了躲避戰亂而遷徙的客家人,從劉韐開始,在大宋將門之中成為非常另類的一股政治勢力。為何另類?因為崇安劉氏出來的帶兵武將,個個都是學問精深的讀書人!

客家人是以客家語為母語的漢族民係,是東南諸省本地居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客家人也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係之一。

縱觀華夏曆史,幾乎所有的姓氏族群都曾經曆過遷徙,而客家的源流始於秦帝國征伐嶺南融百越時期,曆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

客家人隻是後世的說法,在大宋人眼中,客家人是正宗的漢人,無論選拔官員還是管轄治理,都跟別處的漢人沒有區分。

劉珙的祖父劉韐,是哲宗元祐九年的進士,擔任過縣尉,縣令,轉運使,集賢殿修撰,後來又擔任過河北、河東宣撫副使,京城四壁守禦使。

宣和四年,遼國軍隊侵擾宋邊,燕州百姓要求朝廷出兵保護,史書記載:“燕民思內附”。宋徽宗派了草包童貫去當河北河東宣撫使,劉韐臨危被召去擔任行軍參議。

朝廷想聯合金人打遼國,而劉韐則認為不妥,覺得遼人是狼,金人如虎,隻可驅虎吞狼,不可與虎謀皮。然而,他的遠見卓識並未引起朝中主事官員的重視。

劉韐後來在河北招募青壯加入敢死隊,一位氣宇軒昂的青年人受到劉韐的賞識,被招入隊伍,後來還提拔成為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