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氣宇軒昂的青年,便是第一次入伍的嶽飛。
劉韐有三個兒子,長子劉子羽、次子劉子翬和幼子劉子翼。這三個兒子沒有一個草包,劉子羽很早便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劉子翬在前線擔任過地方官,劉子翼擔任建寧知州。
封文暉是劉子翼離任之後的接替者,他上任之後將前任留下的差吏全部打發,換上了自己的人,然後不停地盤剝百姓,終於成功地惹怒了劉家人,所以才有後麵這些事情。
受到秦頌誇讚,劉珙並沒有表現出得意的樣子,而是沉著的說道:“此次若非我三叔已經離開崇安前往江西撫州上任,恐怕已經活捉了封文暉和他麾下的爪牙,不至於讓其如此為禍建州!”
秦頌安慰劉珙說:“既然已經到了臨安,老家那邊的事情,就不必操心了,自有我來處置。你且安心在我府中住下,初六大朝會,自有分曉!”
劉珙抱拳,像小大人一般,向秦頌作揖行禮。“一切勞煩秦叔。”
上次劉坪來見秦頌,因為年齡比秦頌還大,所以秦頌讓他不必執晚輩禮,隻以平輩相交。
這次劉珙來見秦頌,年齡差了近十歲,喊秦頌一聲叔,也不算為難。
秦頌讓書童夏生進來,對他叮囑說道:“這是我的故友之子,在府中住一段時間,就在你們隔壁的客房,平日要多照顧,不可怠慢!”
夏生領命,帶著劉珙去後麵的副樓入住。
隨後,秦頌召見了護送劉珙回來的屬下,跟他核實了崇安那邊的情況,與劉珙講述的無異。
書房中隻剩秦頌一人,他站在地圖前麵盯著建寧府仔細觀看,腦海裏琢磨著一些細節方麵的問題。
劉珙的三叔,也就是劉子翼,當初在建寧府幹的好好的,為什麼被朝廷調離?
這次發生在建寧府的民亂,與數年之前被韓世忠率軍平定的鹽商範汝為造反起義有什麼牽連?
崇安劉氏在範汝為率領民眾造反的那些年裏,為何可以安然的存留下來?
福建客家人在範汝為率領的造反大軍之中占了多少人?他們現在對於朝廷的態度是怎樣的?
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秦頌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有些事情,不是坐在家中一味的想便能理出頭緒,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相關的檔案,或者是找到知情人,這樣才能掌握了解幕後的一些事情。
正好,第二天秦頌要宴請各路軍隊派到臨安來認購黃金債的負責人,而這其中便有兩個鎮壓範汝為起義的參與者或者說是知情者。
他們是張憲和王勝。
範汝為在福建一帶率領的起義規模並不比楊幺率領的湖湘農民起義小多少,人數最多的時候,超過十三萬,當時朝廷也是調集了好幾路的部隊,在連續吃了數次敗仗之後,才將其徹底鎮壓。
秦頌初一夜裏便派人前往張憲和王勝住宿的兩處官驛,將他需要了解當年範汝為造反經過的要求轉告兩人,讓張憲和王勝先仔細回憶,跟身邊同來的人核實,明天到了秦府之後,再詳細講給秦頌聽。
兩人對於秦頌的這個要求,一點沒含糊,馬上就把隨從當中曾經參與了當年圍剿範汝為的召集到一起,然後大家一起回憶,從頭到腳的捋了一遍,確保明天去秦府時所說的與事實盡量相符。
正月初二,張憲一大早就登門,在秦頌的書房裏麵喝了一個時辰的茶水。接著是王勝趕到,又在秦頌的書房裏麵喝了一個時辰茶水。
至此,秦頌通過兩人從不同角度講述,基本上把範汝為當初起義的原因,後來的詳細經過,全都了解清楚。
收獲很大,讓秦頌對一些事情有了更加穩妥的思考和對策。
範汝為是福建甌寧,鹽販家庭出身,讀過幾年私塾,粗通文墨。
建炎三年春,禦營前軍統製苗傅、副統製劉正彥為逼趙構遜位,發動兵變,事敗後率領軍隊經溫州退入建州。各路官軍隨後進入福建追殺苗傅和劉正彥,沿路燒殺劫掠,百姓受到嚴重禍害。
官軍抓獲了苗傅和劉正彥,隨後離開建州。不久,建州發生災荒,一鬥米賣千錢,饑民遍野,官府不加撫恤,反而橫加鞭笞逼迫。
範汝為平素仗義執言,同情貧苦農民,目睹官吏凶暴和饑民慘狀,遂於建炎四年七月在甌寧源峒揭竿起義。饑民紛紛響應,趙構命統製李捧率領三千步兵與福建安撫使程邁合兵“進剿”,結果被義軍打得大敗,李捧隻身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