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客家劉氏(3 / 3)

建炎十一月,範汝為率軍攻破建陽縣城,趙構又命神武副統製辛企宗領兵一萬進剿。辛企宗入閩後,見亂軍勢盛,不敢前進,屯兵邵武,距離源峒還有兩百多裏。在隨後的幾次小規模戰鬥中,辛企宗指揮的部隊都被範汝為擊敗。

與楊幺不同,範汝為是個很有頭腦的農民軍領袖,他不但善於領導農民軍作戰,而且善於團結本地的讀書人,將他們都吸納到隊伍中來,給他們重要的位置,而崇安劉氏也受到範汝為的尊重,從始至終都沒有卷入其中。

辛企宗有個幕僚名叫施逵,曾在潁上的書院裏麵擔任過教書先生,他幫著範汝為在辛企宗麵前遊說,建議對範汝為率領的農民軍進行招安。

辛企宗本來就是個軟蛋,不擅長打硬仗,自然對於施逵的這個建議很熱心,於是上書朝廷,極力促成招降之事。朝廷隨後派承議郎劉向、迪功郎陸棠前往源峒招撫。

範汝為的部將葉徹,“恃其勇,未即聽命”,但範汝為“慕得官,亦懼大軍繼至”,在當年年底接受了招安,被朝廷委任為武翼郎閣門祗候、民練統領,受辛企宗節製。

事情到這裏,不是結束,而是更大的一場混亂的序幕。

第二年春,朝廷任命辛企宗為福建製置使,同時給範汝為下令,讓他解散義軍,各自回鄉務農。範汝為不肯放下武器,解散部眾。辛企宗隻好把義軍安置在建陽城郊駐紮、耕種。

這時,發生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

在範汝為的爭取和影響下,奉命前來招安範汝為的劉向、陸棠兩人,竟然歸附了農民軍,並且反勸範汝為建立地方政權,擁兵據險,抗擊官軍!

這尼瑪的,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朝廷是多麼的不招人待見,範汝為個人的感召力是何等強大。

據王勝回憶,範汝為自率眾反抗以來,始終與部屬同甘苦,“無糧同餓,得肉均分”。這跟住在大龍舟上麵的楊幺行成了強烈的對比。

範汝為接受招安後,建陽、順昌、崇安等地的農民繼續堅持戰鬥,範汝為的部將熊誌寧帶領一部分農民軍離去,先後與崇安農民廖公昭和建陽農民丁朝佐率領的部眾會合,然後向崇安、浦城等縣繼續進軍。

消息傳回臨安,宰相呂頤浩認為閩中地區距離臨安太近,必須要派出大軍用最短的時間將亂民鎮壓,否則會危及行在的安全。

趙構本來就被完顏宗弼追的驚慌失措,在臨安屁股還沒有坐穩,一聽呂頤浩這話,急忙派出江東統製官閻皋率軍入閩,並派監察禦史胡世將到福建“督捕”。

胡世將入閩後,摸清了事情的起因經過,上書朝廷,奏稱:範汝為自就招安,心懷反側,猶肆剽掠;而“招撫官劉向、陸棠,顧與賊通,應亟捕向、棠與製置司屬官施逵付獄。”

趙構立即下詔,捕殺範汝為、劉向、陸棠、施逵等人。範汝為被逼複叛,擁眾十餘萬人,占據建州府城歐寧,接著派部將葉徹攻克邵武、光澤等縣。

與此同時,姚達、饒青率領萬餘農民軍進入江西,其前鋒一度深入到撫州境內。江西安撫大使李回急忙讓駐守江州的嶽飛分兵保建昌和撫州。十一月,農民軍進逼建昌,被嶽飛部將王萬、徐慶擊敗,姚達、饒青被俘。

事情越鬧越大,朝中群臣紛紛彈劾辛企宗“擁兵玩寇”,不能及時“放散”農民軍,請求朝廷速遣大軍鎮壓。趙構下詔,以孟庚為福建、江西、荊湖宣撫使,以神武左軍都統製韓世忠為副,領兵三萬人取道溫州入閩,並把辛企宗降官三級,歸宣撫司節製。

範汝為聞訊,立即在各險要地段設陷馬坑,埋下巨木為鹿角,迎擊宋軍,並派葉徹攻打南劍州,阻擋官軍前進,但南劍州未能攻克,葉徹便戰死。

紹興二年正月,韓世忠率軍抵達劍潭,亂軍盡塞要道抗拒官軍,韓世忠命諸軍偃旗息鼓,從鄉野小道分散包圍歐寧。

經過六天激戰,歐寧城被攻破,範汝為退回源峒,自縊身亡,其弟在戰鬥中陣亡,部將張雄等五百餘人被擒殺。

韓世忠原打算屠城,被李綱勸阻,謂“建民多無辜”,於是汰遣脅從,獨取附賊者誅之。

至此,範汝為領導的曆時兩年的起義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