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張田契(1 / 2)

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張田契

正月初三,秦頌攜夫人一起去朝中幾位大佬的家中拜年作客,每家停留的時間不超過半個時辰。

將禮物放下,喝杯茶,再聊回天,便告辭離去,到下一家。

雖然有些應付,還有些辛苦,但秦頌總不能等著政事堂的相公和各部的尚書主動來登門給他拜年吧?

因為時間“趕巧”,所以秦頌在趙鼎家吃的午飯,在吏部尚書胡鬆年家中吃的晚飯。

正月初四,秦頌在府中接受一些官員上門來給他拜年。有些人的年紀比他大了不少,但秦頌的官職和身份高,這些官員並不覺得來給秦頌拜年掉價。

如果可以搭上秦頌這條線,有可能會改變官途命運。就算得不到秦頌的青眼有加,但至少可以留個印象,總比什麼不做要好一些。

正月初五,秦頌的一些非官場上朋友來府中作客,包括跟興榮商行有生意往來的一些商人,還有興榮商行內部的一些掌櫃和管事,秦頌都熱情的接待,與大家相談甚歡,並沒有擺出官員身份的架子,讓客人們覺得高不可攀。

到了晚上的時候,客人都已經散去,卻有身份不明的一位客人投帖求見。

此人自稱是來自池州,為劉光世的私人管家,求見秦頌有要緊的事情相商。

秦頌大約猜到來人的意圖,隻是在前廳二樓的小會客室接待了來人。

秦頌的書房,雖然不似趙構的禦書房那麼難進,但若非身份重要的客人,或者是關係緊密的人,卻也沒有資格踏入。

“鄙人是劉府管家劉瑎,初次上門叨擾秦翰林,略備薄禮,還請秦翰林笑納!”劉瑎從袖中取出一張地契,笑著放到了茶幾之上。

“這是揚州大儀鎮附近的一萬畝水田的田契,按照目前的田價,一畝上等水田售價至少二十貫,一萬畝便是二十萬貫。不知秦翰林覺得劉某這登門禮,是否拿得出手?”

秦頌用眼角瞟了一下地契,然後笑著對劉瑎說道:“大儀鎮那個地方,去年我路過揚州的時候特意去看過,每畝水田的產量很高,隻是一季水稻,畝產便可收獲三、四百斤。劉將軍讓你來找我,出手便把可供五百戶人家吃用的萬畝良田送上,想求我辦的事情,肯定很棘手吧?”

水稻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國(後世越南北部)的占城稻被廣泛引入長江流域。它一年可有兩熟,甚至三熟,而且產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麥要高一倍,從而引發了一場“糧食革命”。

據後世經濟學家漆俠的計算,宋代墾田麵積達到了七點二億畝,南方水稻畝產約三百五十市斤,北方小麥畝產約一百八十市斤,無論是麵積還是畝產都遠遠超過前代。

自水稻被廣泛引進之後,適合種植的江南地區終於確立了經濟中心地位,“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便誕生於宋代。

糧食產量的劇增,使得宋代人口出現急速增長的趨勢,開國初年,全國人口約五千萬人,到了徽宗前期,便超過了一億。之後,大宋就算丟了半壁河山,喪失了幾千萬的人口,但是依靠秦嶺、淮河以南的土地,居然再次養活了超過一億的人口!

大宋也是人類曆史上誕生的第一個人口超過億級的龐大國家。

揚州雖然地處長江以北,但緊鄰長江,加之附近水網湖泊密集,所以也是水稻和桑蠶的高產區。

劉光世當初在揚州駐軍多年,後來雖然送給張守一些田產地契,但那隻是一部分而已,真正最值錢的上等水田,劉光世並沒有放手。

見秦頌不為萬畝水田的利益所動,劉瑎在心中對秦頌高看了幾眼。

劉瑎這些年來給人送禮,看多了的是各種貪婪麵孔,能夠抵擋得住萬畝田產所誘,並且保持淡然自若的,卻是沒有幾個。

既然覺得萬畝水田不夠,那就再來一萬畝好了!

劉瑎又從袖中抽出了一張田契,放在茶幾之上。

“這是蕭山西興鎮外的一萬畝水田的田契,隻要秦翰林願意幫家主渡過難過,這一萬畝水田,便是秦翰林的了。”

秦頌這次連看都沒有看,一臉淡然的說:“西興鎮距離臨安城隻有二十裏,那邊的水田,一畝至少能賣三十貫,這一萬畝水田就是三十萬貫。兩張田契加起來價值超過五十萬貫,你家家主這是想要讓我跟著他一起改天換地嗎?”

劉瑎被秦頌這個冷笑話嚇得臉都白了,作為領兵在外的統帥,忽然花重金賄賂朝臣,而且還是皇帝身邊的近臣,你想弄啥?再者說了,你這些錢又是從哪得來的?

劉瑎抹了一把額上的冷汗,“秦翰林說笑了,您是大宋的英雄,全大宋的人都有可能被收買,唯獨你不會被人收買的!家主其實也是有苦衷的,並非不想認購黃金債,他正在收攏資金,因怕被官家誤解,所以才派我提前過來拜見秦翰林,希望秦翰林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