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各有謀算
趙構心裏雖然不喜羅汝楫在大朝會上對秦頌發難,但也不便於將喜怒直接表露出來,因為他是皇帝,而羅汝楫的監察之權便來自於皇帝的信任和授權。
耐著性子聽完眾官員對於秦頌的聯名彈劾之後,趙構麵無表情的問秦頌:“秦卿可有什麼自證?”
秦頌一臉坦然的說:“臣無需自證或者自辯,若有罪,自有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員給我定罪;若無罪,自證反倒顯得欲蓋彌彰。不過,既然羅禦史在開年第一次朝會上掀起了彈劾官員的風潮,臣亦有實名彈劾之奏章上報!”
說完話,秦頌從袖袋之中摸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奏本,雙手遞出,隻等殿中宦官前來取走,麵呈趙構。
趙構將秦頌很鎮定,心裏便覺得輕鬆了許多,他就怕秦頌啥也不說,賭氣之下直接撂挑子走人。
宦官將秦頌的彈劾奏章送到禦案之前,趙構拿起來翻閱一遍,臉色頓時黑了三分。
在此之前,趙構的臉上並沒有流露出什麼喜怒之色。
由此可見,秦頌的這封彈劾奏章肯定非同一般。
“方禦史,有勞你將這封彈劾奏章當堂大聲的念出來!”趙構讓宦官將秦頌的奏章送到另外一位侍禦史方庭實的麵前。
大殿之中的禦史,不止羅汝楫一人,既然是他挑頭彈劾秦頌,那麼秦頌的彈劾奏章便不能讓他來念。
秦頌雖然不是禦史言官,但按照大宋的官製,他是有權力向皇帝檢舉揭發其他官員的不法之事的。
方庭實在滁州的時候,曾與秦頌有過共事的經曆,雖然時間較短,但正好是在處理孔彥舟匪軍劫掠滁州的善後事宜,所以對於秦頌的觀感比較不錯,皇帝讓他代秦頌誦讀奏章,他便抑揚頓挫大聲的念了出來。
“建州知府封文暉陽奉陰違,貪腐不堪,對治下黎民極盡搜刮之事,敲骨吸髓仍不滿足,任職以來變本加厲,日益甚之……暗中指示建州府兵伏擊朝廷派出的調查官員,唆使不明真相的民眾聚集反抗,再次禍亂甌閩之地……封文暉此賊,罪大惡極,懇請朝廷速派大軍前往建州平定事端,將其捉拿歸案,明正典刑!”
當方庭實誦讀完畢之後,大殿之中一時無人言語,靜的讓人揪心。
相比於羅汝楫的彈劾,秦頌這封奏章充滿了殺氣,不僅用詞冷峻,而且入骨三分,不留任何的餘地。
如果說羅汝楫的彈劾對於秦頌屬於近身肉搏,那麼秦頌跟封文暉之間就是不死不休。
少頃,勾龍如淵等年輕官員陸續站了出來,附和秦頌的彈奏,請朝廷立刻出兵。
粗略數過去,支持秦頌的中、低層官員竟然有三十幾人。
這是在六部、樞密院和政事堂的各路大佬尚未開口發聲的情況下形成的局麵,足見秦頌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也是不低。
有人想在朝堂上保封文暉,所以采取圍魏救趙的手段來打擊秦頌,結果秦頌不上當,根本不玩自辯或者請辭的那些把戲,而是第一次彈劾便火力全開,擺出了跟封文暉決死的態度。
趙構對於建州的情況有所關注,但沒想到形勢居然糜爛到了此種程度,更沒有想到封文暉和他手下那些官員竟然膽大心黑到了這種地步,連朝廷派出的調查官員都敢截殺。
雖然,秦頌沒有把確切的證據呈報上來,但是趙構下意識的就覺得秦頌不會欺騙他。
用虛假的證據線索來掩蓋真實的事件,永遠要比直接調查真相更加困難,建州的情況鬧得如此之大,就算封文暉那幫人手眼通天,也絕對做不到滴水不漏。
既然秦頌敢用如此嚴厲的語氣上奏,那就說明他對建州的事情洞若觀火,肯定掌握了大量真憑實據。
趙構看著新上任不久的大理寺丞範宗尹,問道:“範卿,對於建州之事,你有什麼看法?”
範宗尹出班,沉聲答曰:“臣在接手建州之事後,立即派出兩位官員扮成商旅前往建州,如果一切順利,如今應該送回初步的調查結果。然,兩人離開臨安後,猶如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回應,隻怕處境極其不妙,如此是否存活,尚未可知!”
範宗尹沒有給建州知府範宗尹是否有罪進行定性,但他的回答其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不管建州知州封文暉是否挑唆當地民眾造反作亂,但建州的情況必然不容樂觀,甚至是非常危急。
趙構決定快刀斬亂麻,不給參與大朝會的官員繼續扯皮吵架的機會。
“鑒於建州形勢緊急,今日大朝會便到這裏!退朝之後,政事堂、樞密院、兵部、刑部、大理寺相關官員前往選德殿商議國事。”
說完之後,趙構便起身朝後走,離開了崇政殿,不給官員繼續開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