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無論是羅汝楫與十多名官員一起彈劾秦頌的事情,還是秦頌與數十名官員一起參奏封文暉的事情,便都沒有什麼具體的結論和處置意見。
涉及軍國大事,有資格去選德殿說話的官員,除了政事堂的幾位相公,樞密使富直柔,和幾個部的一把手,別人都得靠邊站。
皇帝已經走了,趙鼎等大佬也邁步往選德殿方向走,剩餘的官員便各自散了,離開大內,前往各自所在衙署辦公。
羅汝楫的辦公地點自然是在禦史台,所以他也要離開崇政殿。
秦頌的身份並未變化,依然是翰林學士,所以自然要回學士院。
禦史台不在鳳凰山上的大內皇宮,而學士院卻是在的。
實際上,百官尚未全部離開時,皇帝便派了人前往學士院傳話,讓請秦頌去選德殿讚畫軍機。
讚畫不是詩歌名,而是一種職務。靖康之難前,太監出身的童貫擔任宣撫使,馬擴和趙良嗣為讚畫,簡稱宣讚。
趙構視秦頌為自己的軍師,這種時候自然不會讓秦頌在學士院裏麵坐冷板凳,哪怕是秦頌剛剛被禦史當麵仗彈過。
秦頌趕到選德殿時,看到首輔趙鼎和樞密使富直柔正在爭辯,幾位副相和兵部尚書呂祉、刑部尚書折彥質、大理寺丞範宗尹等官員則閉口不言,作壁上觀。
秦頌一看情形不對頭,進了殿門之後便老實的站在大佬們的最外側,隻要趙構不讓他說話,他便做個紮嘴的葫蘆。
然而,趙構分明看見他已經進來,又豈能讓他涉身事外?畢竟,有關建州的事情,秦頌是點燃導火線的那個人。
“秦卿,關於建州之事,你有什麼想法?”趙構直接問道。
秦頌左看看,右看看,故作謙虛的說道:“此事有政事堂和樞密院的相公們做主,臣不敢置喙。”
趙鼎惱了,訓斥秦頌說:“別說那些沒用的,建州距離臨安不過數百裏之遙,若是形勢失控,會危及大宋之國本,你在謀劃作戰方麵有一手,現在不是藏拙的時候!”
呂祉也跟著趙鼎數落秦頌:“現在不是鬧情緒的時候,在朝為官,誰還不被彈劾?你雖未曾到過建州,但兵部收集的各地山川地形資料,全都送給你閱覽,現在不至於抓瞎!”
有趙鼎和呂祉給秦頌送梯子,他自然不會退縮不前,於是馬上走到大幅麵的軍事地圖之前,抓起了銅質的指揮鞭,開始分析建州的軍事形勢。
“三年之前,匪首範汝為在建州掀起民亂,導致甌閩之地動蕩不安,人心動搖。經過朝廷幾路大軍的聯合圍剿,雖然將民亂彈壓下去,但死於混亂之中的民眾人數並不算多。”
“動亂之後,朝廷委派封文暉前往建州,本意是想讓他收拾殘缺,安撫民心,以免類似之事再度發生。然而,事與願違,建州如今卻再度發生民眾作亂之事,導致朝廷和官府在當地民眾中的威信蕩然無存。”
“想要平定建州之亂,必須三管齊下!第一,立即委派在建州民眾心目中有威望的官員前往建州安撫民眾,將封文暉取而代之。第二,從荊湖南路速調保靖軍取道江西,直撲建州,進行平叛。第三,再派剛正不阿之官員前往建州,徹查封文暉等官員不法之事,給建州百姓一個交待!”
參知政事孟庾首先質疑說道:“封文暉是否有罪,目前尚未有定論,若是派官員前往建州將他頂替,萬一事後查出與他無關,豈不是有損朝廷威信,又使地方官員人人擔憂惶恐,引起動蕩不安。”
秦頌馬上反駁說道:“姑且不論封文暉是否有罪,作為牧守一方的朝廷官員,將百廢待興的建州治理得民亂再起,僅憑這一條,難道還不夠將他罷官免職嗎?”
孟庾被秦頌噎的說不出話,氣得臉色通紅。
範宗尹又問秦頌:“保靖軍不過萬人,有何把握可以平息建州之亂?”
秦頌回答說:“建州多為山地,而保靖軍的兵卒恰好擅長山地叢林作戰,不怕瘴氣,加之又有平定湖湘楊幺亂匪的經驗,憑此一萬兵馬,足矣!”
保靖軍是秦頌一手創建起來的,既然他如此有自信,趙構和幾位大佬也就相信秦頌的話。
接下來,便是相應的官員人選問題。
呂祉舉薦了劉子羽的弟弟劉子翼,理由是劉子翼在封文暉之前擔任過建州知州,而且是軍政通才,加之劉家在崇安當地很有影響力。
富直柔和孟庾等人表示反對,趙鼎和範宗尹支持呂祉,趙構最終采納了呂祉的舉薦。
範宗尹向趙構舉薦了監察禦史何鑄,趙鼎向趙構舉薦了門下省左正言辛次膺,由這兩人前往建州調查封文暉等官員的不法之事。
沒有人出言反對,自然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