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知恩感恩盜亦有道 權衡利弊李氏占卜(3)(1 / 2)

河麵上,銀波粼粼。

船尾架著雙櫓,兩個船工用力搖櫓。

水麵上,揚起一團團水花。

一艘小船,擦邊而過。

歌聲,從小船上飄來:

河水清淩淩

柳枝綠茵茵

老百姓喜歡愛民的官

老百姓希望當官的手下留情

老百姓祈求風調雨順

老百姓盼望天下太平

哎嗨吆

老百姓希望天下太平

船艙前頭,曹霑、曹霈並排趴在被褥上。

曹霈:“霑哥哥,你在想啥?”

“以前,我讀王摩詰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聯時,覺得煙如何能直?這‘直’字似乎無理;日自然是圓的,‘圓’字似乎有點俗。昨天晚上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隻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做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我便想到了這一聯詩,覺得再沒有比這更合適的字。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中的‘白’、‘青’兩個字,初看時好象很平常,仔細一想,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

曹霈點了點頭,“王摩詰的詩,越品越有味。”

曹霑指著岸上的垂柳問:“你知不知道,柳樹為何叫楊柳?”

曹霈搖了搖頭,“不知道。”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完工後,從吳越地區,強拉了五百個十五六歲的民間姑娘,帶上龍舟,作為‘墊腳女’,並規定每一條絲綢纖繩,由十個姑娘與十隻羊一同拉。當時正當盛夏,虞世基獻計,請用垂柳栽在運河兩岸的堤上,一來樹根四出,可以保護河堤;二來拉纖的姑娘能借以得到涼蔭;三來拉纖的羊可以吃到樹葉。隋煬帝非常高興,於是下詔發令:在堤上種柳樹一棵,賞絹一匹。後來,百姓爭著在堤上種柳樹,隋煬帝自己也種了一棵,群臣則依次栽種。栽罷,隋煬帝禦筆題字,賜垂柳姓楊,叫做‘楊柳’。”

此時,李氏等人坐在船艙中間,管家鄭忠成一邊說著當年的往事情,一邊回憶當時的情景。

——城外的坪壩上,有一個草棚。

草棚旁邊豎立著一個紅幡,幡上寫著六個黃色大字:“曹織造賑粥棚”。

草棚裏,大鍋裏的米粥冒著熱氣。

饑民們排成長隊,依次在鍋前領粥。

鄭忠成站在一條木凳上,手裏操著一把大銅勺,挨個往饑民碗裏盛粥。

鐵蛋有氣無力地歪著頭說:“娘,我……我餓。”

鐵蛋娘拉著鐵蛋往前挪了一步:“鐵蛋,再忍一會兒,就輪到咱了。”

過了一會兒,突然有人喊道:“沒粥啦!”

饑民們瘋一般的湧到大鍋周圍,有的用碗刮鍋,有的用手抓鍋台上的米粒,有一個老太婆抱著勺柄舔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