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憂百姓福彭奏密折 思親人曹?暶喂榧?(2)(1 / 3)

涿鹿縣驛站:福彭住房外屋。

牆壁上嵌著兩個燭台,蠟燭上的火苗微微顫動。

福彭坐在正麵牆下的杌椅上,楊韜坐在右邊牆下的杌椅上,兩人麵前的杌幾上各放有一個青瓷蓋盅。

福彭端起蓋盅抿了一口,興致勃勃地說:“先生,有人說長城的修築,始於秦始皇。您以為如何?”

楊韜:“非也。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而營建的方城,就是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為了防禦,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裏,遂稱萬裏長城,這就是‘萬裏長城’名字的由來。不過,秦朝修築的長城,已經隻剩下殘存的遺跡了。”

福彭:“孟薑女哭長城,是否確有其事?”

“有真有假。‘哭城’一事,首見於《左傳》。孟薑為齊將杞梁之妻,杞梁在攻打莒城時陣亡。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薑,對她表示吊慰。孟薑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裏進行了吊唁。史書記載,孟薑不僅知禮而且善哭。淳於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後來,在齊地產生了孟薑哭調。《說苑》及《列女傳》記載說:孟薑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裏長城。”楊韜用餘光瞄了福彭一眼,接著說:

“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薑女哭崩了莒城的城牆。大約到了唐代,孟薑‘哭城’一事,演變成了孟薑女千裏尋夫、哭崩了萬裏長城。《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薑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隻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於長城之下。仲姿千裏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於得到了丈夫的遺骸。”

福彭:“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一座長城,多少白骨啊!先生,現存的從嘉峪關到鴨綠江畔虎山南麓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築的,對不對?”

楊韜:“對。明代建朝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餘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長一萬餘裏,曆時二百年才完成全部工程。”

福彭:“大明朝,地廣、人眾、兵多,還有一萬餘裏的長城,卻如大廈忽喇喇傾倒一樣敗給我大清!而昔日我大清,地盤隻不過是一個建州,人口不過幾萬,你說這究竟是為何?”

“《周易》中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尚書?湯誓》中曰:後克艱厥後,臣可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明朝這座大廈,表麵上是傾倒於崇禎時期,實際上是毀壞於萬曆年間。萬曆自張居正去官、獨掌政權之後,怠於臨政,廢除經筵,朝夕宴飲,終日沉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不批奏章,不見大臣、宰相,甚至連郊廟祭祀都委人代行。同時,萬曆又特別貪婪,派遣身邊親信太監擔任礦監、稅監,四處搜刮民財;朝野上下,貪汙成風,斂財成癮;科場舞弊盛行,對官員的考核、監察名存實亡,連負責考核選拔官吏和懲治貪汙的吏部官員和監察禦史們,也大肆貪汙受賄。花重金買到官位的‘父母官’,既無真才實學,又不真心為朝廷效力,一上台便大肆搜刮,巧取豪奪,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楊韜停了一下,繼續不緊不慢地說:

“因此,到了崇禎繼位,明朝的架子雖然沒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地雖廣,卻被刮得滿目瘡痍;人雖眾,多數人卻被剝得貧窮不堪;兵雖多,卻有不少是銀樣蠟槍頭;雖有萬裏長城,卻差不多成了聾子的耳朵。因此,明朝這座內囊已盡上來了的大廈,遇到狂風暴雨時,自然要忽喇喇地傾倒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