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著書焚書各有所圖 假戲真做喜結良緣(2)(1 / 2)

曹霑住房裏屋。下午。

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右前邊有一摞書,左前邊有幾張寫了字的紙,最上麵一張紙上的最後幾個字墨跡未幹。

曹霑放下筆,活動了一下手腕,端起蓋盅抿了一口茶。

“霑二爺,”巧兒一麵走著快碎步一麵關切地接著說:“您隻顧著寫字,也不管茶涼不涼,端起來就喝。茶涼不涼?”

“還行。”

“來,我給您加點熱的。”巧兒接過蓋盅,掂起茶壺倒著熱茶。

曹霑接過蓋盅,連著抿了幾口。

“霑二爺,”巧兒猶豫了一下,“有些話,我不知當不當說?”

“你說吧。”

“老爺的守製期剛滿沒幾天,就謀到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如今,您的守製期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您也應當去找您大表哥說說,爭取早日補個缺。”巧兒看著曹霑說:“您說,我說得對不對?”

“你說得倒是沒錯。不過,”曹霑略微停了一下,“眼下,我打心底不願意去找大表哥。”

“您為何不願意去?”巧兒注視著曹霑,咽回了想問的話――“難道您得罪了您大表哥?”

“一則大表哥剛給叔父謀了個官職,我接著去給他添麻煩,與情理不符。二則,眼下我雖說沒有官職,但依然在旗,每月的糧銀,尚夠吃飯穿衣之用。三則,我去找大表哥幫忙,等於去要嗟來之食,畢竟不好意思。”曹霑苦笑了一下,“因此,我還是不找為好。”

“霑二爺,”巧兒看著曹霑說:“我覺得您剛才說的話,也不一定都對。”

曹霑“哦”了一聲,“說來聽聽。”

“您大表哥既然可以給老爺幫忙,肯定不會不給您幫忙,幫一個是幫,幫兩個也是幫,表哥幫表弟,也是人之常情。另外,隻要您大表哥能給您補上缺,您盡管接過來就是了,接來之食,有什麼不好意思?!”

曹霑笑了笑,拿起筆寫了一個“嗟”,接著寫了一個“接”,而後指著“嗟”字說:“嗟來之食的‘嗟’是這個字,而不是接東西的‘接’。嗟來之食,是個典故。”

巧兒紅著臉“哦”了一聲,“您現在能說說這個典故嗎?”

“這個典故,記載於《禮記?.檀弓下》中。”曹霑想了一下,改編了原典故的內容:“古代有一個窮人,快餓死的時候,有個富人遞給他一點飯,說:‘嗟,來食’,用現在話說,就是:吆喝一聲‘喂’,來吃!窮人拒絕了施舍,寧可餓死,也不吃那富人給的飯。”

巧兒蹙了一下眉頭,“這個窮人,為何要這樣做?”

“一則,那是下眼飯。二則,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而那位窮人既不願意吃下眼飯,又不願意替他辦事,因此,他寧可餓死,也不吃那富人給的飯。”

巧兒攏了攏頭發,“‘嗟,來食’,原來是這麼回事。”

“巧兒姐姐,”曹霑笑著說:“你前幾天許我的故事,現在能講嗎?”

“眼下,您正忙著寫文章,還有閑心聽故事?”

“這叫做忙裏偷閑。”曹霑端起蓋盅抿了一口茶,“再說,寫文章,也不能一個勁地寫呀,鬆弛一下,也是其樂無窮嘛。”

“有一年過正月十五,兩個人約好一起放大炮仗,旁邊圍了好多人觀看。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著拿香點著了,隻聽‘噗哧’一聲,炮仗紙散了一地。另一個人抱怨說,這炮仗扞得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眾人哄然一笑,隨即離開了。”

曹霑若有所思地說:“難道那個人沒聽見炮仗的響聲?”

巧兒笑著說:“那個人本是個聾子。”

曹霑頓時哈哈大笑。

“好了,”巧兒站起來接著說:“不耽誤您的事了,我也該到廚房去幫忙了。”

巧兒走後,曹霑看了一會兒已寫的文稿,拿起筆蘸了蘸墨,揮毫疾書。

曹霈住房。中午。

桌子上擺著《大學》、《中庸》等書,翻開的《論語》上麵壓著鎮紙。

曹霈急切地拉開抽屜,拿出一遝紙放在桌子上,高興地自言自語:“這是霑哥哥昨天寫的書稿,我趁著中午的空閑,先睹為快。”

曹霈聚精會神地看著書稿,看著,看著,腦海裏呈現出書稿中的情景。

――柯爾卿的臥房:壁上掛著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麵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製的聯珠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