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麵枸樹下麵。傍晚。
李筱左手提著小竹籃,抬起右手摘了一個枸桃。
曹霑摘了一片枸樹葉,先卷成筒狀,接著把葉杆穿過葉尖,而後輕輕地拉著葉杆。
“筱兒,”曹霑笑著問:“你看像不像貓頭?”
李筱扭頭看了一會兒,點著頭說:“像。”
曹霑走到李筱身旁,看著小竹籃裏的枸桃說:“夠了,吃不完過了一夜就不新鮮了。想吃的話,明天早晨再來摘吧。”
李筱一麵答應著“好”,一麵把剛摘的兩個枸桃放進小竹籃裏。“早知道摘枸桃這麼容易,就不用麻煩臘梅她們了。”
“是啊!這也算是知者不難,難者不知嘛!”曹霑抬起頭,發現鳥的叫聲來自十多丈開外的一棵槐樹上。“筱兒,鳥兒也喜歡吃枸桃,你知不知道?”
“臘梅跟我說過。她還說,枸樹葉可以做飼料喂豬,枸樹枝折斷後流出的汁液可以治皮癬。”
曹霑笑了笑:“你如此愛吃枸桃,是不是也想變成鳥兒?”
“我若是變成了鳥兒,你怎麼辦?”
“我也變成鳥兒,與你一塊兒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有香丘?”
曹霑搖著頭說:“沒有。”
“既然如此,那我就還是像現在這樣,與你同甘共苦,不變成鳥兒!”李筱深情地看著曹霑說:“走,咱們回去吧。”
這時,傳來孩子們唱的歌謠:
富家喂豬,
過年殺豬吃肥肉;
窮家養蠶,
四十八天換油鹽。
……
曹霑順著歌聲望去,隻見有一群孩子站在田裏唱歌,田邊有兩頭黃牛在低著頭吃草。
“筱兒,咱們過去看看。”曹霑邊說邊走。
李筱掂著小竹籃在曹霑後麵跟隨。
田邊,三個女孩在掐紅薯葉,兩個男孩在玩“布包錘”遊戲。他們看見曹霑、李筱走了過來,一時不知所措。一個男孩伸著剛出的“錘”,呆呆地看著李筱。
曹霑對一個稍大一些的男孩說:“你叫啥名字?”
男孩看了曹霑一會兒,沒有答話。另一個男孩一麵後退一麵說:“他叫二娃”。
孩子們有的好奇地看著曹霑、李筱,有的咧著嘴笑。
曹霑:“二娃,你這筐裏是桑葉?”
二娃點頭:“嗯。”
曹霑:“你家裏養的蠶多嗎?”
二娃:“多。”
曹霑:“你們剛才唱的歌,好像有兩句是‘窮家養蠶,四十八天換油鹽”,對不對?”
二娃:“對。”
曹霑:“這兩句是啥意思?”
二娃:“窮人家養蠶,隻摘桑葉,不用花啥本錢,到了四十八天就能賣蠶繭買油買鹽。”
“二娃,”李筱指著另一個筐子說:“這個筐裏的葉子,也是給蠶吃的?”
二娃:“這是紅薯葉,人吃的。”
李筱:“是當菜吃?”
二娃:“又當菜又當飯。”
李筱:“這能當飯吃?”
說出二娃名字的男孩湊過來說:“當然能呀!紅薯葉煮麵糊糊,就是既當菜又當飯。”
李筱:“你叫啥名字?”
男孩看了看二娃,“我叫碾子。”
李筱:“碾子,你家每天都吃紅薯葉煮麵糊糊?”
碾子:“每天早晨、晚上都吃紅薯葉煮麵糊糊。”
李筱:“中午吃啥?”
碾子:“黑饃。”
李筱:“黑饃是啥麵做的?”
碾子:“捂麥麵。”
曹霑又把這一個個麵黃肌瘦的孩子打量了一番,忍住了想問的話。
李筱看著二娃說:“你們每天都來摘桑葉,掐紅薯葉?”
二娃點著頭“嗯”了一聲,“還得放牛。”
李筱眼睛一亮,指著紅薯葉說:“那葉子上趴的是不是蠶?”
“那是青蟲,專吃紅薯葉,可壞啦!”二娃跑過去捏起青蟲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腳,青蟲頓時被踩出一股青色的汁液。
曹霑:“二娃,天色不早了,你們該回家了吧?”
二娃抬頭看了看天,對著小夥伴們說:“走,該回家啦!”
三個女孩子一手掂著一個竹筐在前麵走,兩個男孩一手掂著竹筐一手牽著牛跟隨在後。
曹霑、李筱並肩而行。曹霑看著孩子們的背影,邊走邊想著心事。
張家灣:曹霑、李筱住房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