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莊:理郡王府(昔日理親王府)舒心齋正房。
牆上懸掛著一幅《霓裳羽衣舞》,兩邊的楹聯是白居易的詩:煙娥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地上鋪著猩紅氈墊,氈墊上圖案是白牡丹花。
理郡王弘皙坐在大紅圈椅上,身邊的桌子上放著一把金壺,一個白玉蓋盅。
門左邊坐著三個女子,一個麵前放著古箏,一個懷裏抱著琵琶,一個手裏拿著竹笛。
曲音響起,悠揚飄逸,猶如天籟。
一群裝扮成仙女模樣的女子,從側門魚貫而出,邁著行雲流水般的舞步奔到氈墊中間,隨著樂曲的節奏跳著《霓裳羽衣舞》。
弘皙眯縫著眼睛看著舞蹈,腦海裏浮現出當初與阿瑪同看《霓裳羽衣舞》的情景。
――毓慶宮正殿。
皇太子胤礽坐在杌椅中間,右邊坐著太子妃,左邊坐著五歲的弘皙。
宮女身穿鑲滿珠玉等飾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戴“步搖冠”, 隨著樂曲變換著舞姿,時而如鶴鷺般翱翔,時而如旋飛起舞、飄然下落的雪花。
弘皙叫了聲“阿瑪”,看著胤礽說:“此舞,是否因為她們穿著孔雀羽衣,而名為《霓裳羽衣舞》?”
胤礽笑了笑,“《霓裳羽衣舞》,簡稱‘霓裳’,是唐代的宮庭樂舞。此舞、樂、服飾都著力表現虛無縹緲的仙境與仙女的嬌姿。此舞有獨舞、雙人舞和群舞三種形式。玄宗宮中,楊貴妃、張雲容均以獨舞著稱;白居易在宮中內宴上所見,為雙人舞;文宗宮中,教坊常以數百名十九歲以下少女舞‘霓裳’,場麵蔚為壯觀。”
弘皙:“阿瑪,此舞的樂曲為何名?”
胤礽:“名為《霓裳羽衣曲》。”
弘皙:“為何樂曲名與舞名相同?”
胤礽:“相傳,唐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給唐玄宗敬獻了一首天竺樂曲,名為《婆羅門曲》。此後,經唐玄宗潤色並製歌詞,易名為《霓裳羽衣曲》。全曲共有三十六段,其中散序六段,為器樂演奏,不歌不舞;中序十八段,且歌且舞;曲破十二段,為全曲高潮,繁音急節,聲調鏗錚,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
弘皙:“阿瑪,現在演的是中序第幾段?”
弘皙:“中序第三段。”
此時,清脆的歌聲打斷了弘皙的回憶。他看見領舞的女子霓裳輕擺,春韻綿綿,忽地回頭一笑,格外動人;再微挺酥胸,格外嬌媚。他端起白玉盅呷了一口茶,腦海裏呈現出新的畫麵。
――鄭家莊理親王府胤礽寢房。
兩鬢斑白、麵容憔悴的胤礽,倚著床頭坐在床上,兩個婢女站在床邊。
麵帶焦慮神情的弘皙邁著快步走到胤礽床邊,行著禮說:“阿瑪,孩兒給您請安!”
一個婢女趕緊搬來一把椅子放在弘皙身旁,“王爺,您請坐!”
胤礽對婢女揮了一下手,“你們退下吧。”
兩個婢女齊聲答道:“是。”
弘皙:“阿瑪,您叫孩兒過來,有何吩咐?”
“你坐下吧,我有話對你說。”胤礽看了弘皙一眼,“你知道阿瑪想跟你說啥嗎?”
弘皙想了一會兒,“阿瑪是不是提醒孩兒,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把本該屬於咱們的寶座奪回來?”
胤礽搖了搖頭,“阿瑪是想再次告誡你,寧靜澹泊,放棄權欲,安分守己,過平平安安的日子!”
“那,”弘皙猶豫了一下,“咱們眼看著被他奪去的寶位,一直由他的子孫坐下去?”
“逐鹿易失去,失鹿難複得啊!當初,眾兄弟逐鹿,我丟掉了本屬於我的鹿,胤禛 卻得到了本不屬於他的鹿,這並不全是天意,人為也占一半的成分。”胤礽看了弘皙一眼,“時過境遷,人事皆非,你若是想從胤禛手裏奪鹿,無異於虎口奪肉,自投羅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