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書名書意脂硯讚賞 神話仙曲曹?暯饢?(1)(1 / 2)

乾隆五年(1740)正月十五晚上。

天上,明月當空,星光璀燦。

蒜市口大街,燈火輝煌。

觀燈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曹霑、曹霈、曹雯、李筱、李筠跟隨著人群,邊走邊看。

家家戶戶的門前,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店鋪的東家好似比富爭強一般,懸掛的“蓮花盛開”、“財神登門”、“八仙過海”、“天女散花”等燈籠,樣式新穎,格外花俏。

李筠伸手輕輕地拉了李筱一下,指著一家店鋪門前桌子上的“日月同轉燈”說:“它為何能夠轉而不停?”

李筱看著轉燈說:“我約摸,裏麵設著機關。至於是何種機關,我說不上來。”

李筠指著一家店鋪門前的“觀音送子燈”,小聲對李筱說:“你打算何時讓我當姨媽?”

李筱紅著臉說:“到了你當的時候自然就當上了。”

李筠:“你前一陣子許願、吃藥,效果如何?”

“好像還是先前那個樣子。”李筱歎了一聲,“說不定啊,還是我先當姨媽呢!”

突然,從前麵傳來了鑼鼓聲,接著是笑聲、叫聲、吆喝聲。

過了一會兒,隻見走過來一個鑼鼓隊,男子們穿著彩衣、塗著花臉,一麵跳著舞蹈一麵敲鑼打鼓,有的還時不時地向觀眾做個鬼臉。緊接著,是一群扮成皂隸的人,有的拿著水火棍,有的拿著竹筒,齊聲喝威開道。後麵的四個人各舉著一個燈牌,第一個燈牌寫著“糾察”, 第二個燈牌寫著“彈壓”, 第三個燈牌寫著“廻避”, 第四個燈牌寫著“肅靜”,緊接著的一個人手舉的大燈牌寫著“燈吏司”三個楷書大字。再後,是八個扮成皂隸的人抬著一架坐椅,椅子上坐著扮成“燈吏司”的人――頭戴烏紗帽、身穿紅官袍、腳套黑官靴,手裏搖著一柄白鵝毛扇子,時而搖搖扇子,時而模仿著官吏的動作、腔調說:“這家的燈做得樣式好,有新意,獎白銀二十兩!那家的燈做得太俗氣,不花俏,獎白銀十兩!”他每說一次,眾人都哈哈大笑,拍手叫好。

此時,站在曹霑前麵的一個外地商人拍手叫了聲“好”,接著說:“這個‘燈吏司’真是個好官!燈做得好的獎,燈做得一般也獎,哪像咱家鄉的那個孬孫縣令,不管啥事都是雞蛋裏頭挑骨頭,想方設法叫你交罰銀!狗日的不得好死!”

曹霑看了那人一眼,心裏笑道:“此人把假的當作真的,也可謂之癡人也!”他抬眼一看,隻見裝扮成閻王、判官、小鬼的高蹺隊走了過來,四個小鬼在前麵鳴鑼開道,黑白無常的黑帽子有三尺多高,帽子頂端各有一盞小燈籠,煞是好看。

第三隊是秧歌,幾十名男女邊扭邊唱。

第四隊是旱船,船頭船尾各有盞燈籠,船中間的女子搖晃著身體三步一停,船兩邊的男子和著節拍做劃槳動作,如同在水中行走一般。

曹霑小聲叫了句“霈弟弟,”接著說:“你說,今日燈景,與爺爺第一次給康熙皇帝接駕時相比,哪個壯觀?”

曹霈:“當然是大爺爺給康熙皇帝接駕時的燈景壯觀。”

曹雯:“哥,大爺爺給康熙皇帝接駕時的燈景,是何等狀況?”

曹霈:“這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事,明天我把大爺爺寫的《燈賦》背寫出來,你一看就知道了。”

曹霑看見最後一隊――大頭和尚與獅子已快表演完了,於是對曹霈等人說:“走,咱們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