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間半房”:曹霑住房外屋。
條桌上點著一盞油燈。
曹霑等人圍桌而坐。曹霑坐在上首,曹霈坐在左邊,曹雯坐在右邊,李筱、李筠坐在下首。每個人的麵前,放著碗、筷、酒盅。曹霈的麵前放著一個桂花酒壇、一把酒壺,桌子上碟子裏菜肴剩得多少不等,隻有豬頭肉、春餅剩得多一些,爆玉米花仍是滿滿一盤。
曹雯叫了句“霑哥哥”,看著曹霑說:“此時,你該說‘二月二’的來曆了吧?!”
“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因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曹霑仰了仰上身,接著說:
“據史書記載,‘龍抬頭’之說與天象有關。古時候,人們用二十八宿,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初的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
曹雯:“霑哥哥,‘二月二’的習俗,是不是都與龍有關?”
“大多與龍有關。譬如,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男孩選此日剃頭,並且在剃頭二字中間加一‘龍’字,曰剃龍頭;女孩選此日穿耳孔,曰穿龍耳。再譬如,此日食餅則謂之龍鱗,食麵則謂之龍須麵。”
李筠:“霑哥哥,此日閨中停止針線,為何故?”
曹霑:“恐傷龍目也。”
曹霈:“霑哥哥,我約摸,‘二月二’ 表麵上與龍有關,根子上還是與農事有關,對不對?”
曹霑:“對。正因此故,民間不僅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諺語,而且還有不少祈龍賜福的打油詩。”
曹霈:“霑哥哥,你說一段給我們聽聽,如何?”
曹霑笑著對李筱說:“筱兒,你替我說一下臘梅說的那段打油詩,我歇歇喝口茶。”
李筱想了想,開口說道:
二月二,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曹雯:“霑哥哥,此日家家吃爆玉米花,是不是也與龍有關?”
曹霑:“此日家家吃爆玉米花,起源於一個與龍有關的傳說。”
李筠:“是何傳說,你說給我們聽聽。”
“筱兒,”曹霑用詢問的目光看著李筱說:“還是由你說,如何?”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掌管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麵,並且在山下立了一塊石碑,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李筱抬手攏了攏頭發,不緊不慢地接著說: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裏金豆花開放,隻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