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曾經滄海豈甘為水 解書論道清者自清(8)(1 / 2)

乾隆十三年(1748)十一月一天下午。

平郡王府:福靖書房。

對著門的牆下,擺放著兩把圈椅、一張杌幾。杌幾上,有兩個青瓷蓋盅。

曹霑坐在左邊,臉上帶著憂傷之色。靖坐在右邊,一副悲痛、淒楚的神態。

“大哥英年早逝,真是令我悲痛難忍,一想起來就忍不住熱淚盈眶啊!”福靖的眼裏噙著淚花。

“是啊!大表哥年僅四十,剛步入不惑之年,就不幸去逝,不是老天瞎了眼睛,就是大地沒了良心,讓好人不得長壽啊!”曹霑長歎了一聲,關切地看著福靖說:“然而,人死無法複生,咱們即便是罵得它天翻地覆,也無濟於事。靖弟弟,望你不要過度悲傷,注意愛惜自己的身子骨才是啊!”

“霑哥哥,你說的極是。可是,這一陣子,我的腦子裏,老是浮現出大哥的容貌,想不讓他出來都不成啊!”

“這是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也許,”曹霑頓了一下,“也許過了這一陣子,漸漸地就會好一點兒了。”

“霑哥哥,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大哥在入殮時,嘴角還流了一些血,你是否知道是何因所致?”

曹霑微閉著眼睛沉思,眉頭擰成了疙瘩。“我想起來了,醫書中說,死後依然從嘴角流血的人,大多生前患有較重的肝病。”

“肝病是何因所致?”

“通常而言,經常鬱悶的人容易患上肝病,經常愛發火的人也容易患上肝病。因此,民間有‘氣傷肝,火損肝’之俗語。”

“你說的有道理。自從乾隆二年皇上讓大哥離開軍機處之後,大哥就生了一段時間悶氣。後來,從皇上看好與重用傅恒開始,大哥就漸漸沉悶少語、鬱鬱寡歡。我聽嫂子說,他時常仰著臉唉聲歎氣,問他是為何如此,他一個字都不吐露。”福靖長歎了一口氣,動情地接著說:“我大哥若能遇事想開一些,不生悶氣,絕對不會走得這麼早啊!”

曹霑叫了句“靖弟弟”,故意裝著不知情的神態說:“大表哥如此這般的緣由,你是否知道?”

“因得不到皇上的青睞與重用,而無法施展才華,因無法施展才華而不能實現光宗耀祖的願望與抱負。”

“大表哥曆來誌存高遠,致力於有所作為,實在難能可貴,可敬可佩。不過,他的願望與抱負能否實現,並不取決於他,而是取決於皇上是否對他看好與重用。另外,由於他沒有傅恒所具備的優勢,所以得不到皇上的看好與重用。”曹霑停了一下,看著福靖說:“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大表哥不可能不明白。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