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午飯後。村外。
陽光明媚,暖風習習。
田野,綠油油的麥苗蕩漾著碧波。
曹霑等人站在田邊的小路上,每個人的手裏都拿著篗子和風箏――曹霑拿的是“沙燕”,敦敏拿的是“鳳凰”,敦誠拿的是“蝙蝠”,明仁拿的是“蝴蝶”,明義拿的是“大魚”。
“放風箏,也有技巧。首先,放風箏之前,得弄清楚風向與風力,以便根據風力而決定所放風箏的大小;第二,放風箏時,可以一手持線,一手提住風箏的提線,等到有一股風來之際,乘勢將風箏放出,由於有人身體對風的影響,需要不斷地邊抖邊放,克服風的擾流的影響。風箏左偏向左甩線;風箏右偏向右甩線。第三,風箏飛起來之後,操作的方法有‘八技’。”曹霑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這‘八技’,就是鉤、啄、掃、彈、拉、提、搓、銼。鉤,就是突然上升一下,然後停止;啄,就是突然下墜,馬上停止;掃,就是橫衝線;彈,就是用手提起線猛然放下;拉,就是用手快速收線,或者握著篗子往後奔跑;提,就是把篗子提起,不放不收線;搓,就是把篗子的把手放在大腿上搓收;銼,就是兩手緊握篗子前後迅速擺動。”
曹霑從地上抓了一把土,往空中一揚,說了聲“好”,接著說:“我先放啦!”說罷,捏著風箏提線往前跑了幾步,鬆開提線,風箏緩緩升起。
接著,敦敏的“鳳凰”、敦誠的“蝙蝠”、明仁的“蝴蝶”也一個接一個飛了起來。
明義看見自己放的“大魚”在空中左右搖晃,像喝醉了酒一樣,於是叫了句“先生”,接著說道:“您看,我的風箏為何老是這個樣子?!”
曹霑對明義說:“這是風箏提線的問題,你先把風箏收回來,我把提線調一下。”
“好,知道啦!”明義答完話,開始收線。
曹霑走到敦敏身旁,遞著篗子說:“你先拿著,我把明義的風箏調一下提線。”
明義走曹霑麵前,遞著風箏說:“先生,調提線難不難?”
曹霑說了句“不難”,把風箏放在地上,彎著腰將下提線縮短一點。而後直起腰看著明義說:“你放一下看看。”
明義捏著風箏提線往前跑了幾步,鬆開提線,一邊放線一邊看著升起的風箏。眼看著風箏平穩的上升,明義高興地大聲說道:“先生,我的風箏醒酒啦!”
曹霑笑著說:“我看見啦!”
這時,敦誠叫了句“先生”,接著說道:“您看,我的風箏,為何直往遠飛不往上升?”
曹霑:“這也是風箏提線的問題,你先把風箏收回來,我調一下提線。”
敦誠答了聲“是”,開始收線。
過了一會兒,敦誠拿著風箏走到曹霑身旁。
曹霑邊調整提線邊對敦誠說“解決風箏直往遠飛不往上升的問題,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將上提線縮短一些,另一個是減輕尾部的重量。”他調好了提線,說了句“可以啦”,接著對敦誠說說:“你放一下看看。”
敦誠笑著說了聲“是”,捏著風箏提線往前跑了幾步,放飛了風箏。
曹霑走到敦敏身旁,接過篗子,前後迅速擺動了幾下,隻見“沙燕”又升高了一些。
此時,敦敏的“鳳凰”最高,曹霑的“沙燕”位居第二,明仁的“蝴蝶”位居第三,敦誠的“蝙蝠”位居第四,明義的“大魚”在最下麵。五個翩翩舞動的風箏,交相輝映,分外好看。
敦敏叫了句“先生”,接著說:“放風箏,是否真能去病氣?”
曹霑說了聲“能”,接著說:“拿著風箏,徒步郊外,沐浴著陽光和清新的空氣,足以使人心曠神怡,氣血通暢。放風箏時要起步、小跑,才能將風箏放起,使身體得到較大的活動。風箏升起後抬頭抑望,凝視拉線,外娛眼目,內娛心誌,使整個身心沉浸在既鬆又緊的舒暢之中,對身體非常有益。由此可見,民間風俗以放風箏為放病氣,放晦氣,頗有道理。”
這時,兩個女子的歌聲隨風傳來:
三月裏來是清明,
姐妹一同去踏青,
捎帶著放風箏。
哎喲咿哎喲,哎……
捎帶著放風箏。
姐姐:我放的是一隻花蝴蝶,
妹妹:我放的是一隻花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