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勢已定(1 / 2)

漢光熹元年,六月初七。

牛輔和李儒的預料真的也是半點不差,在靈帝駕崩不滿兩月,國喪剛過去不久的情況下,身為太皇太後的董氏便於皇宮中暴斃而亡。

而她死後十日,已停屍兩月之久的孝靈皇帝,終才被葬於文陵之中。

堂堂天子,治國理政二十餘載,死後卻被人徹底遺忘,就連最為親近的生母發妻也隻知爭權奪利,屍體腐爛發臭了方才得以入土,也真的是可悲可歎。

可在此時,又有誰會在乎這樣一具腐爛發臭的屍體呢?

卻是隨著董太皇太後的暴斃,何氏兄妹終借助著黨人的雄厚力量,拔去了所有能在大義上威脅他們的對手。

如此,世家黨人自就要收取他們事先商量好的回報——誅殺官宦。

卻是自桓帝發起黨錮之政起,宦官便就成了中央壓製地方的急先鋒。就是靠了這些宦官的幫助,實力無比雄厚的黨人方才被壓製了二十餘年。

在這一代人的時間中,他們被徹底驅離朝堂,無法為官。

以至出了太多胸懷大誌,有心一展抱負的黨人子弟隻能黯然傷神,乃至抱憾而終。

斷人財路,便如殺人父母。更何況這二十年中,世家黨人是被宦官徹底斷了前程。

這是何等刻骨銘心的仇恨?

如今,關東地區的世家黨人好不容易憑借著黃巾之亂東山再起,重入朝廷。誅殺宦官,以此為自家那些抱憾而終的兄弟長輩報仇雪恨,自然也就成了這些人最渴望做的事情。

因此,以袁氏一族為首的世家黨人,便開始向何進施壓,讓何進履行他事先所許諾的一切。

……

“大將軍,事不宜遲。此時正是重創宦官的最好時機,若此時還不動手。前朝的竇大將軍,怕就是前車之鑒!”

何進府上的書房,身為何進心腹,司隸校尉袁紹看著略顯為難之色的何進,便不由這般義正言辭的諫了聲。

而聽到這話,何進麵色果變得十分難看。

卻是桓靈二帝時,桓帝嶽父竇武也打算借助陳蕃等世家之力誅殺宦官。可就因竇武優柔寡斷,致使宦官先一步下手,假傳詔令誅殺了竇武,並進一步引發了長達二十餘年的黨錮之禍。

所以被袁紹提醒著想到和他極其類似的竇武的下場時,方才還顯得為難的何進,終也就點了點頭,“本初說的有理,宦官不得不除。

可太後卻有意庇護宦官,不欲將其誅殺。又該如何是好?”

“大將軍,這說明宦官已將目標對準太後,準備借此掌控朝堂,向大將軍動手報複。狼子野心,更得提早下手啊!”袁紹想也不想的便這般道了聲。

不得不說,相比起何進,身居皇宮的何太後無疑更有政治智慧。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很清楚,如果想要掌控國家大權,便離不開皇權的化身宦官的幫助。

故在除掉董太皇太後後,何太後便打算將宦官收為己用,而非趕盡殺絕。

但世家黨人怎可能會讓何太後如願,他們被壓製了二十餘年,就等著報仇雪恨進而掌控朝堂。他們又怎會讓宦官有東山再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