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三個月交戰未果後,蔡瑁終於放鬆警惕,這一日月黑風高,曹軍突然從四麵出擊,蔡瑁還沒有睡醒就被親兵從被窩中叫醒,聽到曹軍劫營,簡單組織抵抗未果後,最初是蔡和所部逃竄,其次張允部敗退,最後全線竟然潰不成軍。
曹軍在蔡瑁部退卻後全線進攻,蔡瑁等人被嚇破膽子,居然兵敗如山倒,潰退數十裏。幸好張繡有準備,在前方探馬來報,蔡瑁被曹仁襲營後,讓魏延率領萬餘大軍前去接應,如此才殺退曹軍,力保荊州軍主力未被消滅。
這一戰荊州軍戰死5000餘人,被俘6000多人,失蹤4000餘人。接到兵敗報告後,讓這兩年征戰頗順利的劉表當眾辱罵蔡和張允無能,罵蔡瑁太過大意。
在劉表接到蔡瑁兵敗消息時,劉琦已經接到賈詡密報,荊州諸將對數月大軍無功頗為不滿,對蔡和、張允率先逃跑甚為憤怒,而今蔡瑁所轄大軍士氣低靡,魏延所部收攏的蔡瑁敗兵達萬人之數,如今為解除蔡瑁兵權的絕佳機會。
劉琦秘密召集龐統、諸葛亮、王桀商議,他們也認為大事可為。
如此,在王桀鼓噪之下,郡國學院學子紛紛上書要求治蔡瑁的罪,在向郎聯名之後,多名荊州世家子弟認為蔡瑁紙上談兵,不適合領軍,要求解除蔡瑁的兵權。
但是所有這一切來的快也收的快,蔡氏一聽到蔡瑁兵敗,當即帶著7歲的劉琮到劉表房間哭泣一個下午後,所有這一切都已經改變。
晚上,劉表單獨接見了劉琦,要求劉琦立馬到新野收拾殘局,總督蔡瑁,張繡部隊,挽回荊州不穩的民心,攻取宛城。
但是對於是否處罰率先逃跑的蔡和張允,劉表沒有明確表態。對於是否解除蔡瑁的兵權,劉表也沒有交待,隻是在交待總督蔡瑁張繡兵馬後,在劉琦要開口詢問之時,示意劉琦先行離開。
既然已經達到接管蔡氏軍隊的目的,劉琦也沒有說什麼,當即答應了劉表的要求。
回到大都督府,劉琦將見劉表情景向諸葛亮、龐統等人說起。
諸葛亮認為劉表根本沒有處理蔡瑁的意思,隻是在拖,讓劉琦出麵,以安頓沸騰的民心而已。
諸葛亮建議道:“大都督,如今雖是解決蔡瑁問題的絕佳機會,大都督若是利用手中職權直接斬殺蔡和張允,解除蔡瑁兵權,必然導致與州牧大人的衝突。大都督最佳機會是讓人將蔡和張允遞解到襄樊,由州牧大人處置,讓蔡瑁留在軍中,成為一個有名無權的大都督。”
但是龐統確堅決反對,認為機會難得,若這次不解決蔡瑁諸人,以後就沒有什麼名正言順的機會了,處置蔡瑁諸人雖然可能導致劉表的不快,但是荊州學子支持,部分士族支持,況且大都督為州牧大人長子,劉表雖然不快,虎毒不食子,這種不滿必然隨著時間流逝,隨著大都督功勳威望的逐步建立而削弱。
因此,在風險評估後,龐統建議抓住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蔡瑁問題。
聽說劉琦又要出征,紫凡鵑兒再次跑到劉表處進行哭鬧(當然是劉琦授意的),劉表正在惱火的時候,劉琦趕到,狠狠訓斥紫凡娟兒一頓後,她們才稍稍安息。
第二天一早,劉琦帶領諸葛亮、沙漠坷、黃敘、周倉等人,以及擴編的三千親衛騎兵,二千親衛步兵星夜趕到蔡瑁大營。
三天後,在離荊州大營還有二十裏時,劉琦與魏延相見,一番交談後,與諸葛亮、黃舒以及一百鐵衛扮作魏延部親兵,來到魏延營中。
當天晚上,黃舒、劉坤諸人兵不卸甲,在魏延大帳外巡營,劉琦與諸葛亮、賈詡等人徹夜謀劃。
第二天剛過五更,劉琦扮作魏延副將,在一百鐵衛護衛下來到蔡瑁大帳。
而此時魏延與賈詡、諸葛亮等人也紛紛率領部屬監視蔡瑁、張允、蔡和所部。
此時蔡瑁正在酣睡,劉琦看到案上擺放著蔡瑁大將軍印信後,當即示意劉坤取下,看到鐵衛接管中軍後,立即擊鼓升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