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斬殺張允(2 / 2)

也許是蔡瑁過於疲倦,在擊鼓後才驚起,看到周圍都是劉琦鐵衛後,暗叫大勢不妙,經問道:“劉琦小兒,汝想若何?”

劉琦笑道:“無他,奉州牧大人命令,接管蔡大都督軍務而已。”

蔡瑁罵道:“要接管軍務,須正常手續,怎麼如此偷偷摸摸?”

劉琦嘲笑道:“蔡大都督最好閉嘴,莫非害怕了?”

蔡瑁罵道:“有何害怕之處,最多一死而已。”

劉琦沒有心情與他鬥嘴,當即端坐在大廳中央。

不久張允、蔡和來到大帳,看到劉琦端坐正中央後,準備離開,但被鐵衛所阻,不能離開。

劉琦看到荊州諸將陸續到齊,也不言語。

蔡瑁張允蔡和諸人,如熱鍋上螞蟻,相互對視,呆呆的站在大帳中。

不久,魏延、諸葛亮、賈詡來到大帳,劉琦知道大事鋪定,亦長舒了口氣。

點將後,令賈詡為軍師左中郎將,諸葛亮為軍師右中郎將,協助劉琦處理三軍事務。

在所有事務安排妥當後,劉琦問蔡瑁:“將軍進兵三月有餘,緣何遭此大敗?”

蔡瑁見如今大勢已去,劉琦當眾追究責任,知道今日難以脫身,隻有有所取舍。

沉思片刻,說深夜被襲,大軍慌亂,而此時張允將軍臨陣退縮,從而導致三軍慘敗。

劉琦感覺犯疑惑,得到的情報明明是蔡和先退卻的啊?

劉琦問張允,為何提前退卻?張允回答道是蔡和先退卻, 害怕孤軍被圍,故退卻。

如此一來,他們給了劉琦一個糊塗帳,不知如何處置才好。這是諸葛亮走到劉琦身邊,告訴劉琦道:“這幾日蔡瑁三人商量多時,亮估計其中有詐,他們相互推托,讓大都督不能處置,押解到襄陽後他們好向劉表求情。”

既然這樣,怎麼能給他們退路,劉琦轉身問隨軍參軍,臨陣退卻的將軍該當何罪?

當然這個時候參軍也被劉琦更換了,立馬按照軍規回答到:“臨陣退卻者,罪當處死”

劉琦見時機成熟,立馬命令刀斧手將張蔡二人推出去斬首,懸於中軍帳前,以震劾三軍。

但是蔡瑁攔住了劉琦,說蔡和前年跟隨大都督征伐東吳,頗有戰功,而張允往日征討山賊,也有功勞,不應該處死。

帳下的將軍們都知道劉琦與蔡氏的矛盾,隻有寥寥數人為蔡和張允求情。

賈詡看到這一幕,說道:“若各將軍都依仗往日戰功,如此三軍何來用命,如此治軍必敗無疑”。

劉琦見賈詡這樣說,當然要求立即斬首。而蔡瑁這個時候卻說,蔡和曾經救過劉表一次(事後才知是杜撰),劉琦若殺他,是為不孝。而被劉琦鼓動起來的部分將領見已經撕破臉皮,都說還是殺的好,如此這般搞得劉琦左右為難,靈機一動。

決定采納賈詡的建議,斬殺張允,對蔡和施行鼻刑。

為了表明劉琦不是為了私怨而對張蔡二人實施處罰,演戲天賦再次得到發揮。

劉琦在外麵設立香案,向天發誓道,蔡和犯罪罪當死,但念其曾經救過劉表一命,故不忍殺之,隻是實施鼻刑。而劉琦徇私枉法,當眾責打20大板,好在劉琦身體強壯,行刑親兵也手下留情,雖然樣子嚇人。

當然蔡瑁蔡和兩兄弟,被劉琦遞解到襄樊,將難題交給劉表。

在處置完兵敗事宜後,劉琦將軍隊撤離到新野,整頓三軍,對殺敵立功的軍士進行提拔,對一些膽小如鼠的,對一些年老體弱的,父子兄弟都在當兵的進行削減。

這樣蔡瑁4.5萬大軍被劉琦整編為三萬大軍,經過三個月整編,士氣也慢慢得到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