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才雖然隻是一個農民,但是一點兒也不怯場,滔滔不絕地說道:“我們的老祖宗們自古以來便知道,所謂生死,都是說人這一身臭皮囊而已。臭皮囊雖死,可鬼魂尚在,這人世間的事兒還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親友們出於感情,也出於對鬼魂的敬畏,要對屍體妥善處理,這就有了所謂殯葬一說。最初時也無甚講究,但還是追求同宗同族的人活著在一起,死了還在一塊,整個家族的人要埋在同一墓地。
到了商朝末年,周文王依據上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河圖洛書,演繹出先天八卦圖,這就有了陰陽風水、術數易學之說。人們在為至親操辦喪葬禮儀的同時,便要依據這陰陽風水之說,為死者尋一塊藏風聚氣、福蔭後人的風水佳穴,這樣做一來是為了使死者能在地下安寧,不再留戀陽世,二來也是為了先人死後,仍能更好的福佑後人,將財富、幸運或福氣帶給陽世上的後世子孫。
我們小楊莊的這塊陵地就是當年的一個風水大師專門勘定的,關係到了我們小楊莊上百戶人家的命脈,不可以擅動啊!”
李曉寧不禁頭疼起來,因為他確實沒有這一塊兒的相關知識儲備,隻好順著楊成才的話往下說道:“我雖然對於陰陽風水沒有什麼研究。但是也知道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的道理。這世上的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想來這風水地脈也是如此!當初的風水寶地,現在也許是凶地呢?不然為什麼小楊莊的村民一直受窮,而沒有致富呢?所以,我覺得這遷墳未必就是壞事。”
楊成才連連搖頭說道:“小楊莊的百姓雖然沒有致富,但是在整個平山鎮也算是日子過的好的了。而且,這麼多年來,小楊莊沒有一個橫死之人,這難道不是這塊風水寶地在起作用?”
李曉寧知道辯論下去,自己沒有勝算,便轉變思路說道:“鄉親們,修公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你們要支持才是。”
另外一個老漢也出言說道:“修公路我們絕對讚成,但是要換個地方,絕不能動我們的祖墳。”
“就是,就是,我爹說了,哪個敢挖我家的祖墳,我們全家就跟他拚命。”另一個村民代表也附和著說道。
李曉寧耐心地解釋道:“這條路線是經過交通局勘察的,施工難度最小,路線最近,如果要改變線路的話,要無謂的增加很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楊成才再次發話道:“李鎮長,我今天代表小楊莊的老百姓表個態,修路我們絕對支持,出錢出力都願意,就是有一條,不能動我們的祖墳,公路隻要不過我們小楊莊的陵地,我們願意出雙份工,說話算話。”
談判進行到這兒,就陷入了僵局了。副鎮長楊大闖憋的難受,沉著臉說道:“李鎮長好話說了一籮筐,你們再不聽,我們隻有強行進場了。”
村民代表們頓時都把眼一瞪,齊聲道:“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你們就別想打我們祖墳的主意,逼急了,是要出人命的。”
李曉寧急忙製止了楊大闖進一步的威脅言論,繼續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但是楊成才等人卻死活也不肯鬆口。
談判整整進行了兩個多小時,根本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李曉寧隻好先答應村民代表們暫時不動小楊莊的陵地,待重新勘測之後再做處理。
待村民代表們離開之後,李曉寧立刻召集了黨組成員開會,商討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楊大闖因為工作開展的不順利,臉上覺得沒有麵子,心中便就有氣,他率先發言道:“依我看,小楊莊的村民們無非就是想多要錢,多給他們點兒錢,就解決問題了,思想工作還是沒有錢管用。”
張二娃搖了搖頭說道:“你想得太簡單了,你也是小楊莊出來的幹部,難道還不知道祖墳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我也聽說過,你們小楊莊的這塊陵地,是民國時期一個非常有名的相師選定的,委實是塊好風水,如果要挖掉這塊風水寶地,那還不激起民變來?再者說了,這每座墳補償三千塊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再提高標準,要提高到什麼程度?總得有個依據吧?”
副鎮長張新軍說道:“我覺得楊鎮長說的有一定道理,有錢能使鬼推磨,隻要錢給的夠多,肯定能讓他們乖乖搬墳。”
李曉寧搖了搖頭說道:“加錢不現實,加了錢,以後遇到遷墳的事情,要價隻能越來越高。還有,通過剛才和村民的談判,可以感受的到,小楊莊的百姓都非常的迷信,認定他們的祖墳風水好,態度很堅決,給錢可能也達不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