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曆九百四十年,三月二十六,齊王國,廣明城,桃花坳。
將滿十二歲的李白駒早早起床,他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就是要到村西頭的桃花林練習白大夫所教授的拳法;然後打一桶落英泉水拎回家;吃過早飯還要去尚學堂跟梁夫子念書;下午要去山貨鋪裏給顏老板幫工。還在洗臉的時間,李白駒就已經把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收拾妥當之後,李白駒拎著空水桶出門,他很喜歡三月的桃花坳,陽春三月自然是不必多說,單單這二裏桃花林的桃花就很是賞心悅目。
一路來到桃花林,李白駒將水桶立在一旁,開始練習白大夫教的拳法,這拳法卻還有一場來頭。
李白駒幼年時生過一場大病,渾身高燒不退,空乏無力,昏迷不醒,按照李父旭陽的說法:他發現的時候,魂兒都被黑白無常給領走了。
李父背著李白駒去見白大夫,白大夫一看也嚇了一跳,說道:“這孩子怎麼像是被鬼上身似的,小小年紀先天元氣全無,若不是天生根骨絕佳,撐到現在,隻怕我也無能為力!”
把李白駒讓進屋子裏之後,白大夫在他身上廣施手段,用三十六根金針刺入周身穴道,渾身紮的就像是一個刺蝟;然後又在一個藥桶泡了半個時辰,最後給李白駒服下一枚丹藥,才勉強把他從閻王爺手中搶回來,不久之後李白駒就完全好了,大家對白大夫起死回生的手段見怪不怪,也就沒太在意。
之後白大夫又傳授他這一套無名拳法,說是可以補足先天元氣,使他的身子骨逐步恢複正常,隻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即使身子恢複了,多多練習也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如今李白駒馬上就要十二歲了,五年來寒暑不斷,就在這桃花坳的桃花林裏演練這無名拳法,如今身子骨比同齡人強上兩倍不止。
李白駒對白大夫的話深信不疑,所以一直堅持修煉無名拳法,這套拳法一共七小節,每一節都是在模仿一種動物,因此李白駒便把這套拳法叫做七禽戲。桃花坳的其他孩子也曾跟著李白駒一起練了一段時間,大多連半個月都無法堅持,唯有李白駒堅持了五年。
桃花林在村子西側,林子旁邊是山道,往裏走就是玉行山,半山腰有一處清泉,正是桃花坳村民吃水的地方,落英泉。
李白駒打完七禽戲,就拎著水桶上山,去往落英泉方向去了。
落英泉本是村中普通的吃水泉,並沒有名字,早年間,村裏的尚學堂梁夫子常常在此地欣賞散落桃花,便將此處泉水起了個名字,喚做落英泉,還做了一首詩:
一縷幽香繞玉行,七國雅士共聞名;
十裏桃林無桃果,三丈落泉散落英。
李白駒讀到這首詩時,隻覺得文不符實,玉行山雖然風景秀麗,春天裏桃花坳桃花盛開,香氣四溢,但是要說七國雅士共聞名,卻是有些過了。
桃花林不結果這也是事實,但是桃花林在玉行山腳下,而落英泉還在桃花林之上,不知為何梁夫子能夠在泉水邊看到桃花林的落英,反正李白駒每天都來落英泉打水,從來沒有見過散落桃花。
李白駒正在往山上走,卻聽見後麵一聲叫喊,道:“三哥,等等我們!”
李白駒回頭一看,正是同村的李輕侯和李雲龍,桃花坳一村李姓,雖未必是血親,同村同輩之間卻都是兄弟相稱。
李白駒之上還有兩位哥哥,分別叫做長風和同風,比李白駒大了四歲,他們二人已經結束了尚學堂學業,出去闖蕩去了。眼前的李輕侯和李雲龍,比李白駒小了一歲,算起來是李白駒的四弟和五弟。他們之下還有五六個,因為沒到六歲,都還沒有去請梁夫子賜名。
李白駒駐足等了一會兒,李輕侯和李雲龍便追了上來,李輕侯笑道:“三哥,你想必也是來打水的吧,咱們一起去。”
李白駒點了點頭,三人便一同上山,一路上李輕侯嘰嘰喳喳的講個不停,說的大多數都是他在尚學堂的書櫃上看的誌怪。
那上麵的李白駒已經看了一遍,都還有些印象。
李雲龍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他天生愚鈍,在尚學堂學了五年,至今隻認識自己的名字。每天下學,梁夫子都把他留下,在尚學堂院子裏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他也不在意,每天仍然是樂嗬嗬的去上學。
隻是不識字,卻讀不到梁夫子的藏書,因此聽李輕侯在那裏講述書中的故事,自然聽得入神。
李輕侯講的是一本名叫《西遊釋厄傳》的故事,三人同行,李輕侯一直在講,直到到落英泉處,李輕侯才停下來,道:“怎麼樣,雲龍,好不好聽!”
李雲龍道:“嗯,好聽,後邊呢?那隻猴子到底有沒有逃出佛祖的手掌心?”
李輕侯道:“雲龍啊,現在我們要打水,我拎著一桶水,是沒辦法再那麼輕鬆的給你講故事了。”
李雲龍拍了拍胸脯,道:“這有何難,四哥的水,我幫你拎下去,四哥隻管講故事吧,我愛聽!”
三人打滿水,李雲龍果然一手一桶水,走在前麵,李輕侯則閑庭信步,走在後麵,繼續講他的《西遊釋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