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江夏侯府。
馮剛到了江夏侯府上的時候,元洵與李峰正在閑聊喝茶。
元洵的將軍府跟自己的都尉府距離這裏的位置差不多,看樣子元洵應該也是剛到這裏不久,於是三人彼此問候行了禮,就走到了江夏郡直到徑河對麵的魏國漢口郡之間的沙盤前。
這沙盤主要由黏土做了底下的基底,上麵則是按照地形特點做了各個地方的山陵、峽穀等,中間的徑河上也是依樣做了堤壩橋梁,東邊靠海的部分一片汪洋。
上麵的城池小鎮精細到連裏麵有的房屋樓台都是樣樣不缺的,外麵的城牆上的硬樓、團樓、敵樓、角樓,也是依樣仿製。
兩岸相連的橋名叫灞橋,多年來,南境與北境的貿易除了海上的船隻,多是憑借這條寬廣的大橋來達成的。
“這沙盤好生精細,不知侯爺是怎麼做到的?”元洵忍不住讚歎道。
“將軍謬讚了,這是我依據多年來對江夏附近地形的了解,還有從來往商販口中說的,依樣做成的,每隔一段日子,為了避免出現與實地不符的狀況,我也會派人去察看一番地形。”李峰謙虛著說道。
“這正是侯爺多年來在這裏盤踞的經驗之談,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啊。”馮剛作為在座唯一一個戰場功績不佳的領將還是十足謙虛的。
說到底,武藝雖高,總體上看,馮剛倒是個平庸人,不過畢竟有家世在,別人縱是對他有看不慣的礙於他背後的勢力也不敢說,好在馮剛還不是個十足的笨人,知道眾人在自己麵前的真話極少,平日裏待人接物身段也是很低。
“二位太客氣了,這次的戰事還要我們三人一起全力以赴才好。之前與魏國交戰的時候,安國侯謀反,導致我軍兵力分散,對方卻兵馬充足,這是其一。”
“而且魏國因為上次幫助晉國,導致艦隊被鎮北將軍消滅了不少,所以這次一直以守為攻,以消耗為主,等到上岸的時候,將士們經過水上一場惡戰,體力已經不支,這是其二,這兩點才讓我軍最後慘敗於漢口。”
李峰這番話主要是講給元洵聽得,上次元洵並不在,看到的也隻是幾筆記錄而已,果然元洵聽完默默點頭。
“這次魏國的領將是魏瑜公子和孫襄將軍,據我所知,魏瑜公子是初上戰場,經驗不足,主要的領帥還是由孫襄將軍來擔當。”魏王定下主帥不久之後,趙王那邊就得到了消息。
聽完元洵的話後,一旁許久不出聲的馮剛說道:“我與孫襄將軍年幼時曾拜於同一門下習武,對於他的武功路子熟悉的很,不如這次先鋒就由我來擔當吧?”
如今因為幾國並立,許多出名的劍客高手在走訪各國的時候,都會收一些達官貴人的子弟作為弟子,得到的報酬可以作為遊行的路費,而且也為自己攢下了人脈,一旦戰事爆發,隻是平民的自己,不論在哪邊,都有熟人可以舉薦,可保自己性命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