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
周辰逸看著手中的消息,嘖嘖稱奇,自古以來隻要南境人想要往北境進發,那漢口就好比一道天險,牢牢地刻在涇河北岸,當初燕朝能建國,也是因為跨過了漢口統一了南北兩岸。
慶國公見大王在王位上麵看著手中的信箋,一臉欣賞之意,也拿不準是發生了什麼好事。於是開口問道:“老臣見大王笑得春風得意,想來是我大周國有什麼好事?”
“如今趙國打過了徑河以北,拿下了漢口這一關鍵的軍事要地,你說好不好?”周辰逸笑著問回去。
“這·····臣記得王上之前並不希望趙國打到北境,否則當初也不會因為魏瑜公子一番話,就在背後默默支援魏國了。”慶國公溫濤小心的說道,作為臣子還是有義務在自己主上不清醒的時候提醒一下的。
“我不希望趙國打到北境,是因為他到了北境若是吞下了魏國,下一個往北的就是我周國了,而且就算他不攻打我周國,一旦他跟楚國對上·····那你說我是站在哪邊?”周辰逸放下手中的信箋,直視著下首的溫濤。
“這····”溫濤何等聰明人?一瞬間就明白了周辰逸的意思。
若有一日,趙國吞下了魏國,隻剩下周國和楚國的時候,兩國相對,勢必是兩敗俱傷,所以為了解決後備之憂,兩方一定會先威逼利誘讓周國跟另一個國家反目,那樣的話,不管誰贏,其實周國最後都隻會被其中一國納入囊中。
現在趙國攻打魏國,周、楚對外的宣稱都是中立,互不幹涉。楚祁嶽當初可是在魏國差點兒遇險,結果楚王跟魏王依然選擇了維持楚祁嶽和巧妤公主的婚事,這已經是明著結盟了,隻要周國聯合趙國出兵,吞下魏國,楚國一定會趁機攻打周國,真當楚國那些暗自調兵遣將的事,周辰逸會不知道?
所以現在的局勢就是最好的選擇,先讓趙國與魏國相爭,到時候周、楚交戰,魏國是絕對沒有精力去幫助楚國的,如今帶兵的不是楚祁峰,而是初出茅廬的楚祁嶽,自己對上楚國還是有信心的,到時候南可以得到趙國擔保打下魏國後送給自己的土地,北自己可以揮軍北上,切割土地,話說回來,這兩個楚國公子····
“楚王這次派楚祁嶽在邊境,想來就是因為楚祁峰在軍中積威甚深,想要讓楚祁嶽分割楚祁峰的軍中勢力,否則他這楚王也做不了多久了。”周辰逸想起楚國的局勢,嗤笑一聲,算是評價。
“正是,他們鬥的兩敗俱傷,我們攻打楚國也就越容易。”提起這點,溫濤也覺得好笑,這奪嫡的事,一旦時間拖得久了,對於國家的傷害就不可避免,偏偏楚王放不下自己手中的權位,不肯給楚祁峰這個當代戰神,楚祁嶽倒也是人中龍鳳,這兩個人對上,還真是一出好戲。
“我這裏有一封信,勞煩國舅送到元洵手裏,至於楚國那邊暫時找不到借口攻打咱們,這楚祁嶽剛進軍營,怎麼馴服這群將領都夠他頭疼了。”周辰逸在紙上寫了密密麻麻的一篇,待烘幹了濃墨,卷上封了火漆就交給了溫濤。
溫濤接到手後就退下了。
楚國。
楚祁嶽來到軍營之後才知道,這軍營可真不好待,雖說父王給自己準備了幾個可用的人,隻是那些人真正忠於的還是父王,而不是自己,在他們麵前,自己一個毛頭小子,難免落於下風,至於另外一些將領,就更不用說了。
楚祁峰不在軍中,他的狗腿子可一點都不少,而且那些人也都是昔年的老將,現在和周國的交戰還沒開始呢,自己在軍中可謂是毫無威信可言,一旦打起來,就這樣的現狀,恐怕隻有認輸的份兒。
楚祁嶽說到底還是在軍營的時候太少,平時接觸的都是文質彬彬的朝臣和鄉紳,至於這武將,一直以來都是陌生的很,算起來,身邊最忠心的隻有一個陸豐,不過,陸豐也就是個小不了自己幾歲的半大孩子,能給自己出什麼主意,楚祁嶽不禁後悔起當初不肯帶著範宇進軍營的事。
可是就是現在讓他過來,也要許久,至於這周、楚什麼時候交戰,可真是沒準。
就在楚祁嶽頭疼不已的時候,有人給他獻了一個良計。
當初從魏國回來楚國的時候,在薊州與元洵相見,元洵救自己一命,就是為了和自己聯手對付楚祁峰,雖然自己不知道這主仆二人的個中原委,不過有人幫自己就是好事,現下,剛收下漢口的元洵就猜到自己與這些人並不相熟,收服困難,特意獻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