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不知道,開票這工作在煤廠卻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我卻不那麼看重,一邊勉強在做,一邊還在想著讀書,總認為讀書考上大學出來後的工作更輕鬆更體麵。正是有了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導致了我始終不能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去。總認為前途茫茫,每天多愁善感。
和我一起上班的曹新可就不一樣了,她和王美住同一間寢室,她們倆上班開開心心的,下班就一同出去玩,逛逛街、買新衣服,早就融入了現實生活。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我除了上班下班也不去交朋友,仍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許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我沒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我不懂。時間長了旁邊的人會怎麼看我呢,當然會認為我不正常或者是有神經病。
有一次,我叔父的兒子來到小食堂,正是中午時分,我雖然不懂得去和他說話拉家常,但也知道是親戚,就給他買了一盤四季豆和一碗米飯招待他。一旁的曹新說:“你怎麼不給他買一份肉呢?”當時的我根本就不會為人處事,自己在小食堂每天都有肉吃,但在農村還是很少有人吃得起肉呢!我不懂得在招待客人時,買一份肉給客人吃才會顯得主人待人的真誠。
現在我在小食堂工作已經有半年了,平時不去想讀書的事情,我的精神還是正常的。小食堂廚師的鹵豬頭肉味道很好,有一天中午沒賣完,我就買了一斤,趁中午休息時給父母帶回去,讓他們嚐嚐。
我回到家,看見同一個院子的羅謙正在和父母聊天,羅謙的父母已經死了好幾年,現在是哥嫂供他讀書,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就去複讀了一次,也名落孫山;第二次複讀他考上了,卻檢查出眼睛是色盲,沒被錄取;他都哭了好幾場了,第三次複讀時她嫂子把書都給他燒了,說已經沒錢給他讀書了,親戚那裏到處都借了錢。他仍然堅持複讀,說以後考上了大學工作以後,借來上學的錢由他自己還。在他苦苦哀求下,親戚們又勸說嫂子,才同意了他第三次複讀。其實,嫂子一家的生活很困難,就靠種莊稼為生,現在雖然土地已經下放到每家每戶,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富裕的畢竟是少數部分人。羅謙嫂子為了生兒子,東躲西藏第二胎生下來又是個女兒,直到第三胎才生個兒子,家裏就靠喂些家禽賣點錢沒有其他經濟來源。
羅謙比我長好幾歲,文化又高,我從小對他敬而遠之,和他沒什麼語言,就很客套地和他打了個招呼,把鹵豬頭肉交給母親就回廠上班了。路上我邊走邊想:母親看到羅謙的現狀,一定覺得她當初果斷讓我停學頂班的決定是英明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過春節了!這是我參加工作後回家過的第一個春節。盡管母親和奶奶以前生活中有些矛盾,但我還是覺得奶奶很親,我小時候可以在奶奶麵前人任意撒嬌,扭著奶奶要東西吃。我就給奶奶買了兩斤水果糖,又給弟弟買了一件新衣服。
回到家裏,母親的意見可大了,說怎麼沒給外婆買水果糖,說我小時候外婆是怎麼照看、怎麼喜歡的......弄得我心情很糟糕,唉,我在為人處世上還得好好學學!
春節過後我回到廠裏上班,聽說有兩名幹部的女兒特招進廠了。一個是王廠長的女兒王英,另一個是李廠長的女兒李倩。李倩第一天來廠裏,還沒有安排住宿,李廠長讓她在我寢室裏寄宿一晚,王英認識李倩,所以很快也同我熟悉了。王英熱情大方,唱歌也很好聽,特別是她唱的那首《故園之戀》:清晨我們曾分手,腳步在四方漂流,小路上我們在走,夕陽裏我們在走......我非常喜歡。我想:等今後我有了戀人,我就和他像這首歌裏唱的那樣相戀到老。王英也是沒有完成學業就進廠了,因此,王英和我有共同語言,我們很快就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