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悲鳴長戚】(1 / 2)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歲月總在長處中洋洋灑灑的不知歸路,多日不曾記錄什麼的我,在看似平靜的旋流之中每天小心翼翼的成存著,倩倩已經痊愈多日了,每天除去讀書,醫院實習,還有一個新的身份成了城外郊區裏沒有爹娘的孩子的老師,她每個星期都會去到那個小小的孤兒院,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多日不見的王敏芝也帶著她的未婚夫與我們短暫的相聚了,顧偉的墓前也堆滿了鮮花,更所之幸的是我收到了遠在北平的阿夢的一封家書,信中帶著思念比比皆長,日子依舊每天都在前進著,每天大大小小的報紙都在更新著時政局麵。

而閑暇的時候,我除了一個人看書外,也多伴隨了倩倩去看望她的孤兒院孩子們,在那裏除了幫忙做飯的吳媽外,有很多姑娘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誌願老師,倩倩說我不要這麼總是沉默著,終日不出門,不結交新的朋友,她心知我的脾性,我也心知,她的寬慰,即便如此著,每天還是更新著時政新聞,更多的難民也隨著各地區的淪陷而湧到了上海周邊來,又是一年的年末,又是一季的更迭。

往事總如過眼雲煙,卻顯而易見在昨日的鮮活中,一月日寇侵占我山海關,我方前線青年死守多日,終不得誌,雙方血戰之中時,死傷我軍無數,更有無數無辜的百姓遭殃至此,3日,山海關淪陷了。

而多日的噩耗一頁接著一頁的前來之時卻沒有人為此解釋任何,但是上海所有的百姓都感同身受的知道,就像是在昨日一般的上海同樣的經曆這一切的血雨之戰,在這件震驚發生的同時期之中,我同許多上海市民感同身受,也同著更多流連他鄉的東北錦州同胞們感憐於一年前的錦州城淪陷。

而多日後聽此噩耗時,此時此刻震驚我的,不是別的緣由,而是一封南京家書的到來,徐徐字跡上麵,勝似染著血一般的墨跡中,報來了我家二哥戰死前方的消息......

以前我總認為離別就是下一次的重逢,後來之時,我也漸隨漸久的明白有生之年的相聚難得之意,可自打在錦州時我先與二哥離別時,就有想過,此去一別,不知有多少年歲再可相見,如今更為梗絲如心塞裏,至此錦州一別後,竟想不到的是,再見時,竟是一捧白灰......

民國二十二年的新年伊始來臨之時,我遠行久別後再回到南京家裏,可在家家戶戶都鞭炮喜慶團聚之中,我的家裏,是一片的冷清,阿媽自得到二哥死訊的消息後,一病不起,連同著家裏的姥姥,奶奶一起病倒,阿蕭整日的以淚洗麵,除去了倩倩與阿爹能挺住之外,家裏上上下下都沉浸於悲傷之中,以前我從來沒有見過戰爭一詞,可到了上海後,我明白活了這麼久的第一次戰爭的意義,我明白了母鄉,家國的難處,我明白了離別後就會有生之年難見到,我明白了戰爭的抗爭都是血肉一點點的去堅固,可我不明白的是至親的血染紅仿佛就 在我麵前倒下,言語是形容不出來悲傷刻進骨肉血軀的慘烈,眼淚能阻擋的隻是內心的表達,真正的心痛,我們家每一個人都明白著,甚至中國的每個兒子在前線的爹娘都知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