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謎法的傳入,在當時稱為“外江謎”,也稱“正宗謎”。這一時期,活躍於潮州謎壇的有謎號“石室老人”的陳奏伯、翁友鬆,繼之有謎號“蘭台”者,他們組成“石室謎社”,活動時間長,是“外江謎”的有力傳播者,對潮州謎界的影響較大。與此同時的還有堅守舊法的“竹林謎社”等,這個曆史時期潮州燈謎活動之繁盛,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潮州燈謎活動規模更大,遍布城鄉,謎人眾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謝會心(1873——1943),他終生執教,業餘致力於謎事活動與著述,是武漢《謎社虎榜》的客座名將,武漢《文虎半月刊》特約撰稿人。一九一三年,謝與潮人莊佩衡及鄭雪耘等人組成《蓮社》,主持潮城謎事。他的著述甚豐,一九二九年寫成燈謎類書《評注燈虎辨類》(上下集),發行全國,其間厘定法門,分詮格式,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最係統的謎學工具書,書中理論、觀點、法規,至今尚為海內外謎界所遵循。一九三四年又寫成了一部謎話體的《輟耕談虎錄》在武漢《文虎半月刊》上連載,惜乎抗日戰爭爆發,未能刊完。近年,又從上海徐家彙藏書樓中發現謝氏早期載於《文星雜誌》(1915)的《製謎叢話》。
民國期間,潮州謎壇的活躍者,還有趙寒翠、吳江冷、鄭公風、饒澤、徐醉雪、趙鬆雪等。而與謝會心同時的莊佩衡,其交遊也廣,也是海內知名的謎人。
較謝會心稍後,潮州謎界又出現巨星,這就是一直活動至解放初的潮州《鳳水謎苑》創始人之一的翁鬆孫先生(翁友鬆之孫)。他稟承家學,謎藝精湛,於一九二六年創辦《影語月刊》,這是已知的全國最早的燈謎月刊。翁氏並於潮城成立了“浣花社”,出版“浣花片”謎刊。他謎作多,活動久,其所手創之《鳳水謎苑》集中一時潮謎高手。解放後主持縣文化館燈謎組,更是羅致與培養了大批新手,他的謎藝水平對潮州謎風,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潮州燈謎自與中原燈謎合流以降,活動繁榮,謎人輩出,謎藝日臻完美,且很早就注意燈謎創作的理論研究,推出對外交流,著書立說,為海內謎界所推重。潮州謎界還自重肩負向海外播中華文化之任,潮人多過洋,遍及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燈謎隨潮人足跡而遠布,新加坡,泰國潮人的燈謎活動在某些特定時間,甚至比國內還繁榮,著書立說成風,很多謎著傳入國內,給其原生地以反饋。現在謎界流傳一句口頭禪,叫做“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燈謎。”對中華曆史文化的傳播,潮人之功實不可沒。
平心而論,潮州燈迷的全盛期應是現在。經過解放幾十年的活動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的重視,全市性燈謎組織的成立,形成一支七十多人的燈謎創作隊伍,燈謎活動非常普及,全市各縣(區)、鎮的燈謎活動漸趨平衡。特別是處於目前全國性的燈謎繁榮,刊物眾多,交流活動頻仍,交流麵遍布海內外的文化大環境之中的潮州燈謎,人數之多,實力之厚,足使前輩興歎。燈謎創作達到空前的曆史高度,受到國內同行的讚許,也招引港台謎界的注目,潮州燈謎無愧於潮州曆史文化名城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