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賢王(1 / 3)

一年多的時光轉瞬流走。

又是九月的秋天,與兩年前亦或是三年前沒甚分別,天高氣爽,雲淡風輕。

隻是這一個秋天,北夷國中在一夜間爆發了政變。

佐部可汗的汗位來得不正當,他在位這些年,殘忍暴虐,殺人如同取樂,且荒淫無度,窮盡奢靡,各個部落首領對他是敢怒不敢言。加之佐部可汗旗下不少好戰貴族們時常向他進言,舉兵連連進犯祥龍國北邊的疆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要知北夷國的兵力並非在祥龍國之上,再加上祥龍國驍勇善戰的秋庭瀾將軍常年坐鎮邊疆,北夷國想要取得大規模的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這樣的屢屢生事對北夷國本身來說損耗也是極大,軍中早有動搖。

在這樣的時機下,原風吉可汗之子糾集了數萬舊部,悄悄進攻北夷國的都城墨赫。一夜之間便占領了皇城,並當場將佐部可汗殺死在了皇帳之中。可歎佐部可汗尚在暢飲美酒,無度荒淫,他還未弄清發生了什麼事,就被一槍刺死在了數名美人懷中。

接下來,風吉可汗之子獲得了絕大部分部落首領的支持,登上新任可汗之位,名號風延可汗,改年號為建成一年。

新任可汗持成治國,行事雷厲風行,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便掃平昔日好戰貴族的部落,不臣服者,皆死。至此,徹底解決了當年風吉可汗即位時留存的隱患。

祥龍國中民間亦是知曉此事。

人們紛紛揣測,北夷國騎兵冠絕天下,能功善戰,且他們來去如風,較祥龍國這種步兵守城有著相對靈活的優勢。百姓擔心,新任可汗即位後,不知是主戰還是還是主和。瞧著新任可汗頗有作為,沒準野心更大,將來會不會引起更大的戰爭。

也有人傳言,說是墨赫城那夜政變,有人見到祥龍國的軍隊前去相助,也不知是怎回事。

所有的傳聞,終止於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來。

祥龍國章元二十五年,北夷國建成一年。

祥龍國與北夷國達成和平雙邊協議,永久修好。定於十一月初一於兩國邊境處設下宴席。屆時雙方,皇帝與可汗皆會親自到場見證簽署和平雙邊協議。

如此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在祥龍國朝臣中沸騰了。人誰不知,此事首要功臣便是銷聲匿跡近三年之久的皇長孫——龍騰。

自從皇帝壽宴之日,龍騰因荒誕無視倫理一事被貶瀘州後,朝中再無人見過這曾經風光一度的皇長孫。兩年前,龍騰更是因著涉嫌私劫刑場逃的無影無蹤,足足有一整年,整個祥龍國大街小巷都張貼著通緝他的皇令。據此,全上陽城皆知,皇長孫便是他們昔日的青天大老爺——上陽府尹。民眾紛紛唏噓,有不信的,亦有落井下石的。更有傳言紛紛,道是祥龍國的皇長孫逃去了北夷國投敵,永遠都不會再回來了。

誰也沒有想到,龍騰並非投敵,而是從多年前便謀劃幫助北夷國的風延可汗複位,他在北夷國兩年籌謀辛苦,終換來了如今的天下和平,百姓安居。要知道,祥龍國即便有再強的軍隊,能擊退北夷國的屢次侵犯,可是連年戰火帶給百姓的隻有永無止境的征兵賦稅。唯有簽訂永久修好的協定,才是真正令百姓寬心安定,才是真正徹底解決了邊疆問題。

當好消息傳來,並由皇榜公布那日。上陽城全城百姓放鞭炮慶祝,為了這次的和平協定,也為了他們曾經的父母官。一下子人心的天平,皆傾向了一邊。

當日,九月北夷國政變之後,龍騰相助的消息已是傳至皇帝耳中。皇帝大悅,當即頒了聖旨赦免龍騰過去全部的罪,召他回京。

然龍騰一紙奏本,婉言謝絕,隻道是自己罪孽深重,願在邊疆長年駐守維係和平,將功贖罪。此後皇帝又陸續下過幾回詔書,龍騰依舊是拒絕,直至涉及雙邊和平協議的簽訂,龍騰才應允出麵從中協調。至此,分別三年的爺孫終於要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