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2)

“將軍,劉昱使人送書來了。”一個小校進門急報。楊奉將書帛打開一看,上麵寫著:

“漢破賊校尉、都亭侯劉昱,曉諭楊奉閣下。嚐聞閣下祖輩官至九卿,世食漢祿,原本漢臣。奈何不思報國,反擁兵做反,賊害百姓耶?今吾奉天子明詔,領冀州精銳討伐汝等,麾下戰將,力敵萬人;軍中健兒,悉皆虎狼。又有衛將軍部羽林精兵合擊,閣下自問可能敵否?

吾勸閣下,不若順天應人,棄暗投明,歸順朝廷,改易漢幟,猶不失封侯之賞。若是不然,恐覆亡隻在須臾之間,無葬身之地矣。望閣下速決!”

楊奉覽書大怒。“劉昱小兒,焉敢恐嚇於我,誠為可恨。來人,把那使者給我斬了。”

旁邊李樂部將韓浩、史渙雙雙諫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況這下書的不過是個小卒。將軍斬之,徒惹人笑。”楊奉這才罷了,也不批書,就教那漢軍使者回去傳話,說明日一戰。

“將軍不可。漢軍人數雖少,然而從鄴城發兵以來屢破我軍各縣兵馬,欺到城下,士氣正盛。將軍正該高壘勿戰,避過鋒芒。”韓浩又勸阻道。

“汝二人屢屢阻我,莫非有意通敵乎?”楊奉大袖一甩,衝二人喝道。李樂狠狠瞪了兩人一眼,將二人叱將出去。韓浩、史渙出了府門,相視歎道:“我兩個早晚必被朝廷擒矣!”

“嗬嗬,楊奉這廝果然不聽我勸,要明日與我軍一戰。”劉昱聽了使者回報,在大帳中與眾將笑道。董昭隻是微微含笑,眾將卻個個摩拳擦掌,隻等來日建功不提。

次日端午。正是楚大夫屈平祭日。天氣晴朗,白雲朵朵,麗日初升,和風陣陣。河內城外卻是旌旗蔽日,刀槍如林。劉昱的漢軍和楊奉的白波軍陳兵於野,殺氣蒸騰。

楊奉立馬帥旗之下,左有韓暹,右有李樂,二將身後又有管亥、周倉、何儀、何曼、裴元紹等一幹黃巾舊將,看起來倒也兵多將廣。

楊奉對劉昱卻也有些好奇,仔細看去,就見陣圓處,劉昱身披禦賜金甲,腰勒獅蠻寶帶,下跨踢雪烏騅,手提磐龍大槍,當先出馬。兩邊排開高順、徐晃、顏良、文醜、廖化、王當六將。其後兩萬漢軍衣甲鮮明,鼓聲震天。

他看劉昱兵馬雄壯的很,遠非自己的雜兵可比,雖然自己兵眾,心中也自惴惴不安,但又想己兵七萬,難道還抵不住兩萬漢軍麼?心下稍定,揚鞭指劉昱說道:“你在鄴城,我占河內,自來並無仇怨,何故苦苦相逼?”看官聽這話裏意思,卻是已經有些怯意了。

劉昱笑道:“叛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諒你非我敵手,何不早降?”

楊奉被這話一激,心頭火起,便令截天夜叉何曼出陣搦戰。這何曼卻是個步戰的豪傑,但看他頭裹黃巾,身披綠袍,手提鐵棒,步行出陣叫道:“我乃截天夜叉何曼是也。誰敢與我一戰?”

顏良看他猖狂,正待出馬將他斬了,隻聽王當叫道:“諸位將軍少歇,王某自投朝廷以來寸功未立,這一陣就讓與我罷。”劉昱點頭,王當大喜出陣,誰料隻五六合,便被何曼一棒打在頭上,腦門粉碎。

白波軍中一片喝彩。漢軍中廖化卻不等劉昱將令,一閃身下馬出陣,提槍戰那何曼。劉昱知道廖化這半年來日日跟顏良、文醜等人習練武藝,如弟子一般,正要看他進步如何,便任他出戰。

兩人在陣前廝殺了二十餘合,何曼力猛,一棒打來,哢嚓一聲將廖化的白蠟槍杆打斷,廖化急掣腰間佩刀,轉身便走。何曼在身後急追,冷不防廖化將身子猛的一頓,反身一刀砍來,將何曼一條手臂砍落,複又一刀殺死。

廖化正要割了何曼首級回陣報功,韓暹部將裴元紹飛馬出陣,朝廖化殺來。這廂惱了徐晃,舞動大斧迎了上去,隻三合,一斧將裴元紹腦袋劈成兩半,死於馬下。

同是韓暹所部的周倉、何儀看死了裴元紹,便雙雙來戰徐晃。卻又有高順斜刺裏衝出,一槍把何儀刺死。

周倉其人板肋虯髯,兩臂有千斤之力,使一杆大刀,武藝本不尋常,奈何徐晃、高順任何一人都是當世猛將,戰一人都有些吃緊,何況兩人!支吾招架了七八合,就聽徐晃斧聲呼嘯,朝他頸項劈來。周倉暗呼休矣,卻聽當的一聲,徐晃勢不可擋的一斧頭竟被高順用槍硬生生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