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方陣(1 / 2)

自公元前333年的伊薩斯之戰和公元前332年的高伽米拉會戰以來,馬其頓方陣的威名傳遍了古代地中海區域,馬其頓的敵人提起馬其頓方陣就會感到顫栗,因為亞曆山大大帝使得方陣變成了一種傳奇:他是不可戰勝的。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像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占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古代戰爭同現代戰爭一樣,戰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馬拉鬆之戰希臘人之所以大勝波斯人,主要就是在戰術上占了上風。

馬其頓士兵的分工 _

正規常備兵:數量較多,攜帶馬其頓長矛(長13~14英尺,單手操作,後期的超過18英尺),直徑2英尺的圓盾。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輕裝步兵:矛的長度短一些,盾的直徑大一些(可以遮住跪著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輕一些。機動性更好。 騎兵:年輕貴族組成的重騎兵。手持一根馬其頓長矛。等待作戰時,往往將長矛擱在肩上,矛頭稍向下。衝鋒時,長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個敵人後,往往讓長矛留在他的身體裏不再拔出,然後,再用刀劍繼續進行戰鬥。等到戰鬥勝利結束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

輔助兵:裝甲很輕甚至無甲,以標槍,弓箭和投石器為主要兵器。

馬其頓軍隊編製

馬其頓方陣這種軍事編製跟現代軍隊的編製極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128人組成一個連,256人組成一個營,1024人組成一個團,4096人組成一個師(即初級方陣)。初級方陣跟現代的一個師相同,是自成體係的多兵種作戰部隊,它除了重步兵外,還包括(在滿編的情況下)2048名輕裝盾兵,1024名輔助兵和一個1024人的騎兵團,總計8192人。每個聯合方陣由四個初級方陣組成,相當於現代一個小型的軍或野戰軍,約32,000人。這就是亞曆山大典型的遠征部隊的編成情況。

方陣的布置

作戰時排成很長的橫隊,縱深16人,士兵與士兵之間有著較大的間隔,馬其頓長矛通常握在離柄端3至6英尺的位置,方陣頭上4至6排士兵的矛頭對準前方,後麵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勢有的傾斜,有的垂直於地麵,各不相同。每個縱列的排頭三人和末尾一人屬於關鍵位置,因而選用驍勇而技術高強的士兵。作戰時,整個方陣常常以堅固的密集隊形跑步向前推進,就象一把攻城錘猛烈衝擊敵人的隊伍。

為了保護側翼和後方,戰鬥開始前輕裝長矛兵在方陣的後麵排成縱深約8人的橫隊,而輔助兵(大部分是重步兵的勤務兵和糧秣征收員)則在方陣前麵排成散兵橫隊,兩翼配置騎兵和一定數量的輕裝長矛兵。

馬其頓密集方陣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樣密集的方陣不得不依靠騎兵和其他兵種保護其兩翼,但騎兵是攻強於守,一旦被擊潰,密集方陣的側翼或者背後就容易受敵人攻擊,那麼這種死板的陣型就可能潰散而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方陣缺乏協同性,很難用於包圍行動,隻能與騎兵配合。亞曆山大並不是死用這種方陣,他的騎兵從某種意義上說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也足夠的強大。溝渠、樹林、山脊、河流等等障礙,也常使得密集方陣被分割或者阻擋隊型前進,一旦由此等原因造成陣型被破壞,那麼產生的空隙很容易被敵人的近戰部隊利用,而結果大家也該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