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方針戰略方針是指導戰爭全局的方針,是指導軍事行動的綱領和製定戰略計劃的基本依據。它是在分析國際戰略形勢和敵對雙方戰爭諸因素基礎上製定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不同的作戰對象,不同條件下的戰爭,應采取不同內容的戰略方針。每個時期或每次戰爭除了總的戰略方針外,還需製定具體的戰略方針,以確定戰略任務、戰略重點、主要的戰略方向、力量的部署與使用等問題。
戰略力量戰略力量是戰略的物質基礎和支柱。它以國家綜合國力為後盾,軍事力量為核心,在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根據戰略目的和戰略方針的要求,確定其建設的規模、發展方向和重點,並與國家的總體力量協調發展。
戰略措施戰略措施是為準備和進行戰爭而實行的具有全局意義的實行戰略的保障,是戰略決策機構根據戰爭的需要,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學技術和戰略領導與指揮等方麵,所采取的各種全局性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步驟。
戰略的特性主要表現在:
全局性凡屬需高層次謀劃和決策,有要照顧各個方麵和各個階段性質的重大的、相對獨立的領域,都是戰略的全局。全局性表現在空間上,整個世界、一個國家、一個戰區、一個獨立的戰略方向,都可以是戰略的全局。全局性還表現在時間上,貫穿於指導戰爭準備與實施的各個階段和全過程。戰略的領導者和指揮者要把注意力擺在關照全局上麵,胸懷全局,通觀全局,把握全局,處理好全局中的各種關係,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同時注意了解局部,關心局部,特別是注意解決好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局部問題。
階級性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具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任何戰略都反映一定的階級、民族、國家或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體現它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對抗性製定和實施戰略都要針對一定對象。通過對其各方麵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確定適當的戰略目的,有針對性地建設和使用好進行鬥爭的力量,掌握鬥爭的特點和規律,采取多種鬥爭形式和方法,對敵抑長擊短,對己揚長避短,以取得預期的鬥爭效果,是戰略謀劃的基本內容。
預見性預見性是謀劃的前提,決策的基礎。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全麵分析、正確判斷、科學預測國際國內戰略環境和敵友關係以及敵對雙方戰爭諸因素等可能的發展變化,把握時代的特征,明確現實的和潛在的鬥爭對象,判明麵臨威脅的性質、方向和程度,科學預測未來戰爭可能爆發的時機、樣式、方向、規模、進程和結局,揭示未來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是製定、調整和實施戰略的客觀依據。
謀略性戰略是基於客觀情況而提出的克敵製勝的鬥爭策略。它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變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以少勝多,以弱製強,乃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方法。運用謀略,重在對戰爭全局的謀劃。製定戰略強調深謀遠慮,尊重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多謀善斷,料敵定謀,靈活多變,高敵一籌,以智謀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