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百家之精華,融大道為一體,集諸聖之智慧,共同抗衡天道!”
短短二十四個字,卻看的葉秋動容,仿佛能看到兩千多年前,學無涯寫字的英姿。
“這學無涯天資愚鈍,但他卻極為善於總結和歸納,在稷下打雜多年,終於自成一家。”
“這本將儒道轉化為力量的功法,的確非同小可,可謂自成一家。”
葉秋拿著絲綢,繼續往下看,眼中不禁滿是讚歎,以及一絲歎息。
當年孔聖坐鎮稷下學宮三年,葉秋也在一旁聽法,對那叫學無涯的雜役,根本沒任何印象。
或許葉秋見過學無涯,但卻沒放在心上。
但葉秋可以確定,他在講法之時,學無涯應該拿著掃把,就站在人群中。
畢竟,當年除了孔聖之外,在私下裏,葉秋也會給七十二半聖講法。
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就連孔聖也會坐下來,聽聽葉秋對“道”的理解。
孔聖有教無類,認為任何人無論身份尊貴,都有學習和受教育的權利。
孔聖同樣認為,其他流派的學說,既然存在於世,肯定有他的閃光點。
所以,無論是道法、佛法,還是儒法,乃至於諸子百家理論,孔聖都多少有些涉獵。
這其中,葉秋長生十萬年,那無盡歲月所帶來的視野和大局觀,也讓孔聖受益匪淺。
“當年我在小範圍講法之時,隻是對我那些師弟講法,並沒刻意回避那些雜役。”
“真是沒想到,七十二名半聖師弟,都不能領悟出的東西,學無涯卻領悟了。”
“可惜了,若是當年,我能仔細觀察學無涯,或許會收他為弟子。”
可惜!非常可惜!或許哪怕是孔聖看來,學無涯的資質都很低,根本不具備儒道成聖的資格。
但對葉秋這種存在而言,其實所謂的天驕,所謂的資質,其實並沒太大的意義。
在星空之中,真正能夠站在巔峰,逍遙群雄的大能,沒有一個是靠天賦上位的。
唯有大毅力、大恒心者,才具備衝擊最巔峰的資格!而天賦,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這其中,不拘泥於世俗權威,敢於質疑權威,甚至去挑戰巔峰的人,才有資格位列絕世強者!“吾生雖有涯,而學卻無涯,以有涯隨無涯,便縱然一死,吾亦無悔矣。”
“往後輩子弟,若得此經卷,需自行領悟,切不可執著,需自我思索。”
“吾行逆天法,欲廣開儒道,奈天資不足,往後輩子弟,能完善經卷,若真能如此, 吾縱死無憾。”
當看到這裏之時,葉秋手中的絲綢,瞬間化為烈火,開始不斷的燃燒。
說來也奇怪,這烈火居然化為一些文字,在虛空中不斷滾動,並逐步開始暗淡。
“逆天之法門不容於天道,吾留存於竹簡上之文字,雖逆天也行,卻不觸及天道根本,並不會被抹殺。”
“真正的逆天之法,一旦出現於文字,天道便會抹殺,吾將文字藏於竹簡深處,以時間滋養,或能延時文字消散時間。”
“後輩子弟,你若能看到這些文字,切不要寫於文字,而是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