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禮(1 / 2)

以前的張道星並沒有背過詩經,可卻斷斷續續的看過一遍,如今有了異力,略微回憶一下,腦海中就似乎多了一本簡體字版的《詩經》。

兩相對照之下,張道星就將這一本漢隸《詩經》讀了個通透,直至翻到最後一頁,他還來不及琢磨這本《詩經》到底普通不普通,一股比海還要深的怨毒,一股比還要高的憤恨,就齊齊從字本中破出,直接撲咬向唯一的活人。

就算憑借張道星如今的生命素質也根本來不及閃避,也閃避不開,正中的被撲咬,留下了一道無法擺脫的詛咒烙印。

他能夠感覺到,就算是一百個自己,麵對詛咒爆發,也是橫死的下場,恐怕就是剛才的中年人麵對這一詛咒,也會不好受。

而不讓這一詛咒爆發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在四十歲之前,教別人讀懂這一本《詩經》,並將書和劍一並交給其人,而自己未來的一生則需要假裝忘卻過往,開啟另一段人生。

這本《詩經》大抵是留給中年人某一個學生,要防止詛咒爆發,可卻提前被他搶去,詛咒也落到了他身上。

但也的確是一份寶貝。

詛咒裏麵還藏著修成君子的“門”和“道”。

這君子不是善人,不是仁人,不是義人,亦不是好人。

張道星更是深為了解,他曾見到《荀子·宥坐篇》中的一段文章,的是夫子為魯攝相,無憑無據悍然出手殺死了亂政大夫少正卯,唯一的理由就是“君子之誅”,這一見之下,頗為感興趣,便不斷搜查“子”曾經曰過的“君子”。

一看之下……

才知百八十句君子,無一不殺人。

而詛咒之中,更記載影君子”的起源,這下本沒有君子,後來才有了君子,最初的四君子是太古的四凶——渾沌、窮奇、檮杌和饕餮。

堯成為子之後,創立下了對大家都有利的完美規則,但需要知道,越完美的規則越容易鑽漏洞,而越沒有漏洞的規則也就越不完美。

這四君子談道書德,坐不離仁,行不離義,一舉一動都完美的符合堯之言,走到哪兒都是堯的代言人,用堯法亂世,而下眾生好之。

堯是創造這些規則的人,絕對不能違逆自己的規則,否則規則會瞬間崩亂,隻能任由這四君子在朝堂上歌舞,隻能盯著他們別越過道德底線。

直到堯的女婿重華登場,不斷地觀察、接觸他們,用心揣摩、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君子,經過不懈的努力,重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最完美的君子,變成仁義道德本身,並用四君子最擅長的手段擊敗了四君子,讓他們淪落成四凶,可並沒有由心定罪,而是清算一件又一件事,疊加起來審判,將四凶連帶其部族都流於無饒蠻荒四野,作為一道長城抵禦螭魅……

世人一口一個偽君子,哪來的那麼多偽君子?夏商西周千餘年,的出名的君子就隻影禹”、“湯”、“文”、“武”、“成王”和“周公”這六位子級人物,而到了春秋時代,“老子”是世人所稱道的隱君子,其他人要想做君子,也不能差“老子”太多,單輪儒門一脈,“老子”的學生“夫子”自誇為君子,夫子的弟子“顏回”可成君子但早死在半途上,另有一個平民學生“子賤”是君子,至於其他受夫子寵愛的弟子如“子路”“端木賜”“宰我”“子夏”都多多少少被嗬斥成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