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駟猜得沒錯,衛鞅的確有逃亡之心,而且是從商君府的密道那裏逃出去的。
在原來的曆史上,被老甘龍、公子虔等人羅織罪名,誣其謀反,衛鞅就驚恐萬分,逃離鹹陽,直奔魏國。而現在,被秦君駟扔到牢獄當中,儼然是要處死的模樣,衛鞅如何能不畏懼?
衛鞅自商君府的密道那裏一路奔跑,出了密道,就是城外一處荒僻的民居。在那裏居住的是衛鞅府上的下人。衛鞅來不及訴說緣由,就趁著夜色,乘一匹快馬往函穀關的方向而去。
衛鞅為何不逃回商邑?
開玩笑!
商邑仍舊是秦國的地盤,逃回商邑,對於衛鞅而言,無非是作繭自縛而已。衛鞅還沒有蠢到那種地步。
函穀關以東,一直往東就是魏國,衛鞅心想自己逃到魏國是安全的。
畢竟衛鞅曾經在魏國待過很久,故交可不少。
這一回衛鞅是頹廢不已的。
他已經是年近花甲的老者,身子骨雖然還算硬朗,但已經不比從前。逃離秦國之後,隻能出仕他國,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養老。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寒鴉背著夕陽餘輝,結隊歸林。
衛鞅急於逃離秦境,匆匆趕路,來到函穀關的關城之下,不料被守關軍士攔住,聲稱:“商君有令,黃昏後非公事不得出城!”
衛鞅這才意識到必須投宿住店。
真是,自己製定這種法令作甚?衛鞅害怕有追兵,故而喬裝改扮一番,決定找一家客棧投宿,等待明日再出函穀關。
來到一家名為“悅來”的客棧裏麵,衛鞅走到櫃台邊上。
“先生,你是要投宿的嗎?”
“正是。”
“先生可有照身帖?”小廝詢問道。
“照身帖?”衛鞅愣住了。
慌不擇路之下,他又忘了這一茬!
照身帖,就是個人的身份證明,是為衛鞅所創。
當年衛鞅為了完善秦國的戶籍製度,發明了一種叫“照身帖”的身份證件,照身帖是將人的畫像刻在一塊打磨光滑的竹板上,由官府發放給每個人,國人必須持有,沒有此物就視為黑戶、間諜予以治罪。
有私自留宿沒有照身帖者也要治罪!
“先生沒有照身帖?”小廝一臉狐疑的看著衛鞅。
衛鞅原本是有照身帖的,但是並沒有帶上。而且他就算是帶上照身帖都不敢亮出來!誰知道追兵會不會搜查到這裏?
“沒有照身帖就不能投宿嗎?能不能通融一下?在下是外出遊學的,一時之間忘了將照身帖帶上了。”
小廝還沒回答,這時過來一個店主模樣的中年人,搖搖頭道:“先生,沒有照身帖,本客棧概不能留宿於你。按照我秦國的商君之法,私自留宿沒有照身帖的人,我是要被斬首的。先生,抱歉,請你去別的地方吧。”
“呃,告辭!”衛鞅拔腿就走。
衛鞅當然不敢暴露出自己的身份。
出了客棧,衛鞅走到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仰天歎氣道:“我這是作法自斃啊!”
無奈之下,衛鞅隻好在野外湊合一宿,雖然輾轉反側,怎麼都睡不著,不過好歹能夠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