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丫頭片子的觀念(2 / 2)

不過當年還是一少年身材單薄的王爺,正是他的請求為止,換來了明帝國北方邊境與西方邊境幾年的和平,這些也都是這位王爺的功勞。

傳聞中這位王爺為質子遠走他鄉,就是為了避免太子之位的爭奪,不過這就是真的,上至皇帝陛下,下至文武百官大臣的眼裏看來,二皇子不仗著皇帝陛下的喜愛就肆無忌憚,在麵對那個位置的誘惑時,不參與,就是避免了手足之間的相殘,也不會讓帝國出現動蕩,這就是一個顧大局,識大體,賢良方正之人。

對於鐵衛鎮守邊境,早已身經百戰的將領來說,戰爭對他們早已是家常便飯,不會畏懼,更不會懼怕任何的敵人,皇子為質子雖然讓他們感到屈辱,不舒服,不過有來之不易的和平,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畢竟沒有人會拒絕上天的恩賜。

所以他們對待這位王爺的態度會有些複雜,即使讓他們感覺了羞辱,也讓他們感激,這兩種情緒交互到了一起,這種種的難言,到了最後都有一絲絲的尊敬之意。

陳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不知道也不會有將軍這種複雜的情緒,也不會理解,就算是能夠理解也不會在意,畢竟她現在是在維護自身的安全,她一向認為自己的命很值錢,是無價之寶,沒有什麼比自己的生命更加的重要,她逃避掉了眼前將軍那越來越不會看的臉色,接著說“我看過那些痕跡,刀,劍,箭……的痕跡很多,不過西方的人一直不都是慈悲為懷,怎麼下手那麼的凶殘,我估計王爺的侍衛隊伍至少已經折掉了一大半”。

“據說是碰到了劫匪”,鐵衛說出這就話的時候事情有些不對,連他都不能相信那是劫匪能所作所為的。

“就算是西方莫國,也不可能正大光明的襲擊我大明的王爺,所以當然是假扮的,也隻能是劫匪襲擊,隻不過誰都不會知道這劫匪是從哪裏來的”。

陳越接著說“這事細細想來,就會發現有些不對勁,莫國有那麼大的膽子,就不怕我大明與它開戰,踏平它的土地”。

大明以武起家立國,民風自由,不過勇猛好鬥,是世間最凶狠的國家,是最強大的國家,最在意的就是尊嚴,要是真的出兵將莫國踏平,估計就要與西方諸國爭鬥一番了,到時候,至少損失一半的國力。

為了一位回歸的皇子遭受到的襲擊去讓帝國陷入動蕩之中,這看似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不可能會出現的事情。

早已出現過明朝的曆史上,這種任性而為之的事情在明朝的曆史上並不少見。

最出名的,就是在成祖時期。

在成祖晚年的時候,北境瓦剌部落的蠻夷韃子南下屠殺了邊境幾個村莊,幾個村莊加起來以前多人被被殺死,老弱婦孺,繈褓嬰兒一個都沒有放過,帝國派往使者前去詢問罪責,但被那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瓦剌部落的首領,砍下來一隻手臂驅逐回去,成祖皇帝怒,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成祖決定禦駕親征,踏平瓦剌部,帝國上下共出力,支撐起一隻十萬大軍北伐,瓦剌部大驚恐懼,逃入北境深處,大明之師緊跟其後,深入不毛之地,連連征戰一年之久,剿滅了瓦剌部,讓其成為了曆史。

深入不毛之地,連續征戰,剿滅敵軍,這些史書上簡單的幾個字的描述下,表麵看起來風光無限,隱藏了不知道大明帝國付出了多少代價。

為了支持這一支十萬人的大軍出征,連戰一年有餘,國庫空虛,賦稅征收翻倍,收繳天下牲畜,田地變的荒蕪,無人耕種,青壯少年,參軍入伍,十室九空,民聲怨聲載道,朝中官員一心都撲在了戰事上,無法兼顧政事,天下快要陷入動蕩不安。

大明再次生死存亡之際,顯現出來品質是很奇妙,也讓以後不少人對此事的評價,不知如何說。

在大明之師與瓦剌做生死較量之際,明朝境內許多起義之軍停下了進攻的步伐,反倒是漸漸散去,看上去就是想這個時候不拖著帝國的後腿,在造反起義的人們之中,有些人或許不願意這麼做,不會去想著什麼民族大義,在他們當中當然有些人想要抓住這天賜良機,不過他們不得不麵對一個事情,就是支持他們的勞苦人民群眾們不想打了,即使這些人要抓住良機,但人民群眾停下了他們的腳步。

打贏這場勝仗,回來之時死去明成祖的曆史地位很高,在帝國之內也是如此,史書上更是如此,茶樓之中的說書的故事中的勵精圖治,五征漠北,遷都京城的天子守國門。

不管是那些迂腐的讀書人,還是最無視帝王君權的學院教書的先生們,還有最恨加重賦稅的農民商人們的心中,這位帝王是值得尊重的。

雖然也會有人找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罵這位雄主,認為耗費國力的的連年征戰不該打,

不過這位成祖皇帝用他的一生給予大明的人們添加了一些骨氣。

也教會了大明人一些道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這也是明帝國的道理。

也是明帝國生成的根基。

所以這個世界最強的國家叫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