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奘!
果然是他!
他娘的唐僧唐三藏!
看著這個幾乎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和尚,朱燦嘴裏一陣陣發苦。
玄奘,這個後世三歲小孩子也耳熟能詳的三藏法師唐僧,漢傳佛教曆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佛教法相宗創始人、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他那富有傳奇經曆的西行,被後世頂禮膜拜,後人將其傳奇的經曆和民間傳說結合,成就了那本聲名赫赫的《西遊記》。
玄奘俗姓陳,本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幼年出家家貧,父母早喪。十三歲出家,之後遍訪佛教名師,二十歲在成都受具足戒。貞觀元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準。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始自長安神邑,終於王舍新城,長途跋涉五萬餘裏。
之後的經曆,對佛教文化不怎麼了解的朱燦也記得不是很清楚,也就知道這位大法師曆經千辛,終成夙願,名滿異域。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長安。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不久,唐太宗接見並勸其還俗出仕,玄奘婉言辭謝。爾後,專注於翻譯佛經,直至於唐高宗麟德元年圓寂。據載,玄奘生前後共譯經論75部,總計1335卷。所譯之經,後人均稱為新譯。其所撰的《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曆史地理之重要資料。
名人啊,朱燦心頭歎息,自從轉世到這個世界後,也不時臆想一下見見那些曆史上的傳奇人物,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隋煬帝楊廣,傳奇名將李靖、李世績,書畫大家褚遂良、歐陽詢、閻立本,當然,臆想中最多的還是這個時代的美女們,如那位煬帝陛下神魂顛倒的,其父文帝寵妃宣華夫人,又如那位流傳千古的“紅佛夜奔”的主角。
卻萬萬沒想到,今日終於見到了一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是這個和尚!
沿著錦江江麵吹來一陣河風,頗為清涼,身旁的火苗隨風而動,呼呼作響。看著在被篝火火光掩映下,麵帶諄諄笑意的青年僧人,朱燦搖搖頭,啞然失笑。
難怪《西遊記》中那麼多女妖怪對這個和尚虎視眈眈,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第一次見到史書上的大人物,頗為激動了會兒,過後卻反而放鬆下來。身子放鬆,又躺了下來,雙手後枕,放眼望去,星空浩瀚,無邊無際,朱燦第一次對身在這個千年前的世界,有了一種真實的參與感!老子也和唐三藏打過交道啊,說出去自己也不怎麼相信。這會應該說點什麼?是“久仰久仰”,還是“三生有幸”,或者“足慰平生”?要不請他老兄給自己弄個簽名什麼的東西,以後作為我老朱家的傳家之寶?
心頭泛著奇奇怪怪的古怪念頭,卻再沒有那種驚訝或激動的感覺,反有種說不出的輕鬆。笑著道:“玄焋大師果然是語言的天才。今日還多虧遇到了大師,要不小子恐怕就得性命不保了,哈,原來我竟漂到多寶寺外麵來了?”
玄焋搖搖頭,隨隨便便的躺倒地上,也學著朱燦的樣子,枕上他的濯濯玉山,隨意道:“這和多寶寺可遠著呢。前些日子小僧在修行上頗有些困惑,便出了多寶寺,在此找了個小茅屋,原本想清靜清靜,不想今日在江中汲水,卻見小施主你正順江而下,頗有一日千裏之勢,小僧想相見便是有緣,便隨手將小施主給撈了回來。”
朱燦輕笑,這玄焋和尚倒是一個有趣的人,和後世典籍記載中德高望重不苟言笑,或故事傳說中優柔寡斷膽怯懦弱截然不同,不由起了性子:“老是小施主小施主的,我聽起來怎麼這麼別扭!我看玄奘你也不是俗世凡人,交個朋友如何?這樣罷,以後我就叫你和尚,你便叫我阿燦?”
玄奘轉過頭來,瞧了他一眼,並未直接回答,反而微微一笑:“小僧這些日子來頗有困惑,阿燦可有興趣聽聽?”
朱燦立刻搖頭,這玄焋和尚乃是日後天下聞名的佛學泰鬥,他修行上的困惑,定是那類能把人頭腦繞得七暈八素的哲學、邏輯都一塌糊塗的難題,自己還是不要去摻和的好。當即輕輕咳嗽一聲,改變話題:“和尚你學過武功麼,剛才你能一眼看出我受得傷好了大半,眼力如此之好,想來定是一代高手,唉,小弟今日被人揍得狗血淋頭,學武十年,才知道是井底之蛙啊……和尚你要有什麼絕世武功的速成大法,能將就將就傳授小弟這麼個保命的一招兩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