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自閉病人(1 / 2)

仰視、直視和俯視,人們會鼓舞那些還在成長的孩子,希望他們問出更多的問題,成長到更高的高度。然後,在這些孩子成年後,人們就會提醒他們不要再做夢,要看清現實,腳踏實地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對於三十歲之後還熱血的人,人們會對他們感到悲哀。二十歲的熱血青年到了三十歲依舊熱血,這隻能說明此人的境況很差,依舊迫切的想要改變提升自己。

所以,人們的思想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發生了從仰視到平視的變化。當人們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社會定位的時候,屬於生命那蓬勃向上的“靈性”就從他們的身體裏消失了。蓬勃向上的生命一旦轉入了平穩的發展階段,就代表著這個生命已經完成了種群對其的期望,就算馬上就去死也沒關係了。

失去了熱血的蓬勃,就代表著已經走完了生命的前三分之一,朝著生命的後三分之二走去。而對於生命而言,隻有前三分之一才是蓬勃向上的。餘者,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族群已經不再對走到人生第二階段的人們抱有什麼希望,對其的態度從殷切的期望變成了放任自流。既然自己都放棄了蓬勃向上的希望,還能怪族群將其放棄嗎?

所以,三十歲時依舊熱血向上的人,不該是被嘲笑而憐憫的。真正應該被憐憫的,是那些早早就舍棄了蓬勃向上的動力,行屍走肉般被種群所拋棄的可憐蟲。連夢想都沒有了,還能有什麼?

真正的有誌者,不會因為自己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而在他人的心理暗示或者是勸導下放棄自己的夢想,放棄屬於自己的熱血和蓬勃向上的動力。可以拉長生命第一階段,壓製後麵兩個階段的時間,才能盡可能長的保留種群賦予自己的“靈性”。

人應該有自己的堅持,不該總是對比其他人的行為。身為群居生物中的一員,以他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他人走向錯誤的時候,要提醒自己,不要如他人般的失去最為寶貴的“靈性”。

“原來,我需要做的不是去觀看外麵的世界,而是直視自己。如果無法在外麵找到獨立於係統之外的力,就不要再顧慮外麵世界的變化。如果我是絕對的,我為什麼要舍棄絕對的‘我’,而去參考相對的‘他’?”

精彩的,從來都是轉瞬即逝的。就像是渲染一樣,從來都是浮於表麵的。真正的內核,是拋卻渲染,洗淨鉛華後留下來的傲骨。

“我應該相信自己。”左哲不再理會外麵的世界,全力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不管外界是否有著致命的危險,不管死亡距離有多近,左哲摒棄了一切的外部感知,矢誌不移的堅定的相信著自己,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真沒勁,他竟然龜縮起來了,沒意思。”很是惱火的聲音響起,就像是一場剛剛演奏到激昂部分的進行曲,卻在關鍵時刻戛然而止。觀眾們正想觀看最為吸引眼球的部分,結果戲碼卻戛然而止了。人們迫切的想要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可屏幕上卻出現了“劇終”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