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十六)(3 / 3)

記得那喝了不少酒,了好多肝膽相照的話,也約了好多未來的事。那是我們第一次喝酒,我也隻看到過劉強跟美東醉過那一次,他倆確實不能喝酒。

喝過酒後,不久就考試了,畢業了,不知柳康是回津了,還是跟隨他父親調防了。

跟柳康再也沒有見過……

十六

在快樂中度過了初三生活,是初中三年最快樂的一年,也是最不勤於學業的一年。在最後衝刺階段,突擊複習了功課,不管怎樣,也算是考完了中考。

放假了,開始做媽媽的工作,實施去北京的計劃。美東在姐姐的幫助下,已經做通了家裏的工作。美東姐姐有思想,很讚成男孩多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所以,盡管美東父母比較擔心,但還是聽從了美東姐姐的建議。加上同行我們是三個男孩,初三一年我跟美東都竄起了個子。都接近一米澳大個子,我一米七七點五,美東跟我也差不多,就是瘦點。

那去美東家,聽到美東姐姐正在跟他父母做工作:“看美東和海超的個頭,出去擔心什麼?不會受欺負的,我都怕他們欺負別人,男孩,放放手,應該讓他出去看看。”

美東媽媽:“兒行千裏母擔憂啊,你們畢竟還,海超,一定跟美東好好地玩,注意安全,別惹事,咱也不欺負別人,大姨知道你學習好,是好孩子。”

美東父親戴著草帽,拿著魚竿正要出門:“不錯,我去海沿邊釣會兒,行了,讓美東去吧,男孩長點見識。”邊出門邊跟美東媽媽。

美東又約了他另一個好哥們劉超一起去北京。劉超的個子比我還高,普通話,父母也是外地調動過來的。跟美東是十八中同學。

聽美東,劉超的姨夫是部隊高幹,我們去北京就住他姨夫家裏邊,這也是美東家裏同意我們去北京的重要因素。

美東同意了,我自己心裏還在打鼓,我的父母會不會同意我去?我父親是警察,對我要求很嚴,隻要他在家,就要跟我談上二十分鍾,半時的思想工作,訊問學業進展,真的跟審犯人一樣。很嚴肅。

但好在他工作很忙,經常不在家。所以讓我有了喘息空間。有時聽到母親父親要去哪出差,要一個多星期才回來,我那感覺比過年還開心。

終於一次晚飯後,我趁著父親不在家,我跟媽媽心翼翼提起這事,媽媽一聽就:“好事啊,年紀想出去看看,尤其是去北京,是好事。”

“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安門,***紀念堂,人民大會堂,故宮,長城都在北京。”媽媽:“有好多值得去看,去學習長知識的地方。”

“去年去貴州出差,還還又去了北京,從北京轉的車”,媽媽接著:“我跟你爸爸讀大學時就去過北京,在安門受到***的接見,不過是在廣場上,和好多全國各地的學生一起。盡管看不清安門城樓上的***,但也很激動。”

媽媽是烈士後代,外祖父是老革命,四四年冬,抗日戰爭勝利前一年,犧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媽媽是四五年一月出生的,所以媽媽從沒見過自己的父親。

聽媽媽,外祖父犧牲前是區長,有一次正在一個老鄉家開會,被叛徒告密,帶鬼子來了,外祖父掩護同誌們先撤退,最後自己翻牆突圍時,被大衣絆倒,犧牲在鬼子的刺刀下,解放後被授予“烈士”稱號。

媽媽從就沒有父親,是跟著我的外祖母,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成長起來的,並考上大學,畢業後成為國家的公務人員。

所以,媽媽很注重對我的愛國主義教育,媽媽的性格很剛強,不優柔寡斷。所以一般媽媽同意了,基本我父親就也沒什麼意見了。

知道我們去北京是住在劉超姨夫家裏。媽媽就更放心,也不停地囑咐我:“去了要有禮貌,注意問好,注意衛生,不要把別人家裏搞得一團糟。吃完飯,要自己收拾碗筷。每早上起來,要疊好自己的被褥。”

我一邊聽,一邊不斷點頭稱是,自己則在暗喜:成功了,跟美東策劃了這麼久的事就要實現了。就要去北京了,就要看到真的安門了!

但心裏還是有些忐忑,就又問:“媽,那我爸會同意嗎?”

“你爸我跟他,去看安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是好事,你爸主要是擔心你們出去作,給他惹事!”

“既然你的那個同學家裏是部隊的,應該是正經家庭,教育跟得上,美東這孩子,盡管學習很一般,但看著很老實,也不像惹事的孩子。”媽媽一邊認真分析,一邊跟我:“這樣住在別人家裏,你爸爸也能放點心。等你爸爸回來,你再好好表表態,表表決心!”

“好的,媽!”我掩飾不住的歡喜,開心的:“那我吃完晚飯去美東家一趟,趕緊跟他,美東姐姐,她們飯店有專門跑票的,去北京的票不好買,火車站給她們飯店都有預留票。”

“好吧,但要早回來,盡管放假了,也不能睡得太晚。”媽媽。

“對了!”媽媽追出門又喊我:“海超!別忘了替我們感謝一下美東的爸爸媽媽和姐姐。”

“好的,媽!”我一邊回頭答應著媽媽,一邊三個三個台階地往樓下奔去。

”慢著點……”身後隱約傳來媽媽的囑咐聲。

到了樓下巷子裏,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美東家裏奔去。

北京!我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