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吹著口哨去了旁邊辦公室,喊了聲小劉。朝六哥辦公室的方位指了指,“初總找你,過去趟吧。”
“海超,初總要出去了嗎?”王琳琳見狀問了我一句。
“沒有,不是,找小劉安排點事,”我很輕鬆地回答。把堂兄的婚車定好了,內心感覺無比的歡喜,也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已經開始有能力給二叔回報了一點東西了,心裏那種大大的滿足感,說不出的喜悅。
“拿到護照了,看你開心的,合不攏嘴了?”王琳琳微笑地看著我。
“嗯嗯,我沉不住氣,不穩,不像初總似的,喜怒不形於色,”我自嘲到。
“票已經定好了,我明天去取票,軟臥呀~,你跟著初總可真會享受!”王琳琳頑皮地朝我擠了擠眼睛說。
“領導需要安靜,思考一些大方向問題,我是隨從而已,保障領導一路上的安全和衣食住行。”
我捂住嘴,小聲跟王琳琳說。
“去~,”王琳琳也捂住嘴笑了起來。
一馬路市場好久沒來了,從六哥那裏出來正是半下午。雪早已停了,下了沒多少時候,雪下得比較敷衍,輕描淡寫、漫不經心,馬路上薄薄的一層積雪,陽光出來後,馬上就化作水漬了。
想買點羊肉片、小蛤、蟶子、海蠣子,在買點新鮮蔬菜,晚上回家涮個火鍋。下雪天,跟家裏人,涮涮羊肉,暖融融的,那感覺太好不過了。
好久沒跟父母一起好好吃個飯了,今天我決定提前準備一下,讓爸媽回來就吃上現成的。
一馬路越來越熱鬧了,以前在馬路兩邊蹲著擺攤的攤販,都有了自己的一段統一的售貨攤位,鐵皮焊製的一長溜售貨攤位。市場入口處有工商所和擺在門外的公平秤。
馬路兩邊大多數住戶都把自己的臨街房屋出租了,各種商業門頭,一派紅火的景象。貼近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日用品,基本都能在這個市場找到。
走在一馬路市場上,感受著南來北往的熙熙攘攘,聞聽著嘈雜的討價還價,不禁想起了許多往事,當然老四和唐曉紅是不可缺少的,他們兩個人大冬天冒著嚴寒,擺攤賣海鮮。
還記得跟美東那年來找老四,老四穿著連體防水皮褲,穿著高腰水靴,戴著長袖防水手套的情景。唐曉紅凍得鼻子頭都通紅的,真是個同甘共苦的純真年月。
想到現如今,曾經一對並肩作戰的情侶,已經分道揚鑣。各自滑入不同的運行軌道,各自書寫不同的人生軌跡了。有了歲月的經曆,就會經常感慨於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買了一大堆食材,左右開弓,提著十幾個塑料袋回了家。一邊走,腦子裏還在一邊盤算有沒有少買什麼。
“羊肉、海鮮、各種蔬菜、火鍋蘸料、木炭……,應該是不缺什麼了。”
家裏有個銅火鍋,大概也有十幾年了,父親去北京出差買回來的。每逢立冬,父親總會從角落裏,一個平常不太打開的櫃子裏,取出一個紙箱子,搬到陽台,用笤帚拂去表麵的灰塵。
複抱進廚房,在地上打開紙箱子,從裏邊小心翼翼地取出來這個銅火鍋。看到這個銅火鍋,就知道一年又將要過去了,我我又要長大一歲了,又快過年了。
我學著父親的樣子把火鍋取出來,小心刷洗幹淨,放在剛生好的,正燃著熊熊爐火的土暖氣爐子旁邊烤火,等幹了後,擺在餐桌上。
把一段一段的木炭從中間的出煙孔放入,待用。然後就開始清洗各種蔬菜,切段裝盤,泡發粉絲,羊肉片也放到北陽台外的天然冰箱裏,等爸媽和小溪回來再拿進來。
小蛤和蟶子泡在洗菜盆裏,放了點鹽,聽媽媽說,有助於吐沙。最喜歡吃的海蠣子倒進瓷碗裏,用筷子自己挑出裏邊的海蠣子皮殘渣。
一邊吹著口哨,一邊按部就班地進行著餐前準備工作。爐子越來越旺,土暖氣越來越熱,家裏的溫度也起來了,我剛回來時感覺的那種空無一人的冰冷已經逃之夭夭。
看著餐桌上擺放妥當的各種食材,我長舒了一口,接下來就是等爸媽下班和小溪放學了。抬腕看了看表還不到五點,看了看外麵的天已經開始暗了下來,心裏嘀咕著,天越來越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