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戰場的戰爭跟其他三處都不同。這是因為琉球由一係列比較小的島嶼組成,每個島嶼的麵積都非常小,當然,這是相對於倭國最大的四個島來說的,實際上這些島嶼本身並不小。最大的衝繩島,一個島就是一個郡。其他小島,也從一個村到一個縣不等。所有的島嶼加起來,組成了琉球六郡。而任何一個島,隻要加把力氣,都足以在一個遊戲日的時間之內攻下來。正因為琉球列島擁有這個特點,所以也成了戰爭雙方優先爭奪的要點。因為剛開始大家的兵力都在島上,誰能夠首先拿下島嶼,誰就擁有了這個島嶼的控製權,不會像四大島一樣,即使暫時失敗,也有一定的回旋餘地。所以三大陣營從一開始就決定在琉球展開全麵的攻擊,戰後大家約定,西域陣營拿到三個郡,帝國陣營1.8個郡,匈奴陣營1.2個郡。其中,州城所在的衝繩郡歸帝國陣營。這是因為衝繩郡距離釣魚島最近,緊鄰帝國的夷州。
而戰爭的進展也正如大家預料的一樣,非常順利,30個陣營一起攻擊倭國陣營,結局可想而知。雖然大家付出的代價都非常大,但畢竟將整個琉球都搶在了手裏,每個陣營都拿到了自己預先說定的戰利品。因為州城在衝繩郡,所以帝國陣營拿到一個州城一個郡城,匈奴陣營則拿到兩個郡城。每個勢力都得到兩個縣,州城、郡城則按照玩家排名決定歸屬。排名最高的玩家所在陣營得到州城,其他陣營排名最高的玩家所在陣營得到一個郡城,這兩個陣營之外排名最高的玩家所在陣營得到另外一個郡城,一直到六個郡城瓜分完畢為止。最終張魯陣營得到琉球州的州城,外加靠近釣魚島方向的兩個縣。曹操陣營則得到衝繩郡郡城和靠近郡城的兩個縣,其他陣營也將剩下的係統領地全部瓜分。
不過在釣魚島海峽,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原本大家結了盟,要一起打倭國。但琉球戰場開辟之後,大家發現這個海峽戰場竟然失去了攻擊目標。沒有目標的同盟自然作廢。於是西域陣營和匈奴陣營轉而吸收了倭國陣營結盟,掉頭攻擊釣魚島,要從帝國陣營嘴裏把釣魚島搶過去。形勢急轉,也意味著帝國陣營接下來比較艱難了。好在帝國陣營的玩家向來在這裏都有經營,中國玩家在釣魚島的經營,就仿佛張魯陣營在祁山的經營一樣,那是大勢所趨。這也就意味著超過我軍兩倍的大聯盟,反而被我軍反超了兵力。雙方都出動了母艦五行炮船,而其中帝國陣營更是出動了大量母船魔晶炮船。盡管都是炮船,但意義就大不一樣了。魔晶炮船現在大眾等級是7級,五行炮船卻隻有5級,這意味著雙方攻擊力的對比為7:4.75,我軍的攻擊力幾乎超出對方一倍。其他玩家不是不想使用魔晶炮船,隻不過他們的魔晶炮船供應地實在太遠,在漫長的航行運輸中,早就被中國玩家盯上了,無不是在中途就被中國玩家打掉了。而中國玩家的魔晶炮船,則是由我來製造的。我的私屬領地遍及全世界,隨時可以提供魔晶炮船。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高對方一籌,再加上大家對於海戰的原則都已經了如指掌,在我軍集火攻擊之下,大聯盟的船隊第一輪就被我軍轟得千瘡百孔。不過剛開始雙方的損失差別並不大,遠遠看上去,雙方的陣型都像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所以大聯盟對此並沒有覺悟,自以為兵力更多,源源不斷地將母船編隊放了過來。海戰持續了一個小時,等到對方意識到大勢已去,準備逃跑的時候,我軍已經將其完全堵住,大聯盟的殘兵落入了我軍的包圍圈。
對於這種局勢,雙方都不願再拚,畢竟接下來還有倭國的戰爭等著要打,所以大家的選擇就是——談判。隻有倭國陣營不願意談判,更希望雙方繼續死掐。為了把水搞渾,倭國陣營特意把戰船開到大聯盟所有戰船中間開炮攻擊。對此大聯盟當然不願意給倭國陣營買單,很自覺地調轉船頭,到一邊涼快去了,隻剩下倭國陣營在中間繼續攻擊。而帝國陣營也心領神會,根本就不攻擊大聯盟,專揀倭國陣營打,將倭國陣營的兵力全部消滅。
談判得以順利進行。帝國陣營給出的條件是:【1】大聯盟將琉球州全部領地和領土讓給帝國陣營;【2】雙方此前在倭國所獲領地和領土,重新進行分配,帝國陣營分到一半,剩下的由大聯盟均分;【3】大聯盟割讓東洋戰區全部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的10%給帝國陣營;【4】大聯盟在高麗的當前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全部割讓給帝國陣營;【5】大聯盟退出對馬海峽,但要從對馬海峽東側確保對馬海峽的安全;【6】大聯盟跟帝國陣營一起打下九州島後,所獲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跟帝國陣營在本州島所獲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進行交換,包括當前對馬海峽和瀨戶內海沿岸的所有係統領地和係統領土,帝國陣營確保大聯盟在九州島作戰的軍需,大聯盟也要確保帝國陣營在本州島作戰的軍需,直到九州島全部歸屬帝國陣營為止;【7】帝國陣營讓大聯盟的殘兵安全撤出,並且不在東洋戰區繼續跟除了倭國陣營之外的大聯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