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倭國玩家的算盤(2 / 3)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炮灰兵當然勇敢爭先。完全按照最大限度奪取軍功的原則來打仗。於是大聯盟的兵力被快速地消耗著,等到張魯陣營的嫡係兵力攻上來的時候,基本上都失去了抵抗力。就在這個遊戲日結束的時候,雍州到南陽的通道再次被打通。

陰山州是大後方之外爭奪最為激烈的戰場。實際上匈奴一直是我的地盤,列國玩家在匈奴的發展都比較晚。但陰山州這個交通要道,卻向來是列國玩家在匈奴最為關注的戰略要地。畢竟這個州連接其他匈奴五州,拿到這個州就等於拿到了整個匈奴的製高點。而我在匈奴戰區進入亂戰的第一個遊戲日就占領了陰山州,也讓陰山州的爭奪進入了白熱化。由於匈奴單於沒有歸降,陰山州牧歸降後也就隻能管到州城的事情,各個大領中領小領玩家領還是掌握在匈奴陣營的玩家手中。當然,大聯盟也還在跟這些玩家進行爭奪。目前來說,陰山州處於三方混戰之中,其他兩家沒有餘力來進攻州城和山南、山北兩個關隘,但在各個玩家領戰場,張魯陣營也被踢出了大聯盟,跟匈奴陣營一樣,必須麵臨兩大勢力的夾擊。而張魯陣營相對於匈奴陣營還有一個劣勢,那就是沒有玩家領可以防守。好在陰山州,本就是山,隨處都是險要的地勢,張魯陣營的自身防禦還是不成問題。同時,在陰山州的長期經營之中,我在這一帶的私屬兵力也比較雄厚,在加上在幾處關鍵點我都親自出戰,使用障眼法,通過信任和勸降拿下了這些要地,建立了比較穩固的防線,目前來說,陰山州這邊的戰爭雖然膠著,但張魯陣營也並不是隻挨打不還手,利用私屬領地和私屬領土的掩護,偶爾跑出去擴大一點地盤,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山南和山北兩個關隘外麵,大聯盟卻給我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這其中,最大的麻煩依舊是倭國玩家。這種不保留實力隻要戰略效果的打法,讓防守方總是疲於奔命。好在山南山北兩個關隘,本身就是依據地形而建,中間是一條峽穀,駐軍則在兩側的山上,想要從峽穀中強攻,根本就是癡人說夢。那樣一來,不過是白白給人家製造一個類似於埋伏戰的機會而已。所以大聯盟的選擇,就主要依靠空軍了。

但山南山北兩關是我必然要巡視的兩個戰場。空軍戰發起之後,我就親臨關口,信任帶勸降,再消滅最後20%,對方的空軍就莫名其妙灰飛煙滅了。這種離開了對方目光的戰鬥,我一般都是直接把降兵留下。反正這種戰爭,你的兵力投降,隻當做跟陣亡一樣通知你,表示你損失了兵力就完了,並不會告訴你是投降過去的。也就是說,依靠山南山北兩個關隘的特殊地形,我強行守住了這兩個關隘。

而在匈奴戰區,除了陰山戰場之外,我軍還在其他的戰場投入了兵力。匈奴戰區的匈奴、鮮卑兩個大國,都是來自北方的狼,如果不能在一開始遏製住他們的發展,接下來的威勢就非常可觀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在匈奴戰區四麵設防,給這個戰區戴上緊箍咒。而緊箍咒要如何戴,這是非常有講究的。

首先要確保的,就是不能讓帝國受到衝擊。所以必須跟大聯盟一起,在戈壁、朔方、辛州和壬州四個州的南線,構築一道防線。至於靺鞨和烏丸兩個國家,基本上不足為懼,不需要構築防線。但在跟靺鞨和柔然接壤的丙州和癸州,又需要各自構築一道防線,以防鮮卑兵力繞道柔然和靺鞨,進攻帝國。最終在六州的位置上,我劃了一道弧線,所有弧線上的玩家領,都成為大聯盟的首要攻擊目標。而弧線上的倭國玩家,也得到了帝國陣營的有力支持,以兩個陣營的兵力硬撼匈奴陣營和鮮卑陣營的玩家領。由於這一帶基本上都是草原、戈壁地形,隻有丙州和癸州多山地,所以隻一個小時的時間,切斷匈奴和鮮卑南下的戈壁、朔方、辛州和壬州防線已經形成。兩個小時之後,丙州和癸州的防線也構築完畢。為了不打草驚蛇,我並沒有跟大聯盟簽訂星期約,隻是普通的多日約,毀約期為兩個遊戲日。因為各個玩家領都是獨立作戰,所以暫時沒有引起大聯盟的注意。而接下來,我又跟這條防線兩側的大聯盟玩家合作,繼續擴大防線。這一次是在原防線兩側各100個玩家領厚度的防線上一起發動攻擊,隻花了三個小時,200個玩家領厚度的防線就形成了。

至此,帝國陣營的目的才昭顯出來,因為這麼長這麼寬一條防線,動靜鬧得這麼大,瞎子也能夠看出其中的貓膩。原本分別參加了對方領土上大聯盟作戰的匈奴陣營和鮮卑陣營玩家更是後悔莫及,讓帝國陣營撿了這麼大一個便宜,相當於讓大聯盟堆積成了一個玩家領長城。今後匈奴和鮮卑想要南下作戰,可就困難了。而且防線南側和東側的匈奴和鮮卑領土,接下來也將麵對被蠶食的命運。這一帶沒有匈奴和鮮卑的主力,匈奴和鮮卑主力如果要南下救援,首先就得麵對這個玩家長城的阻截。

而倭國玩家對於這個結果也有些失望。原本他們的打算是擾亂匈奴和鮮卑,卻沒有想到幫助帝國陣營做嫁衣裳,反而變成了修建人工長城的民夫。就因為他們這一作民夫,今後要想讓匈奴、鮮卑和帝國三大陣營打起來,還真是有些難度。除非帝國陣營吃錯了藥主動攻擊匈奴。